访华人数翻倍 谈判时间翻倍 年后中美谈判能否出硕果

撰文: 卓朋序
出版:更新:

随著3月1日大限到来,中美贸易谈判频率也显著增加。本月14日至15日,由莱特希泽率领的美国代表团将到访北京,举行习特会后第三轮贸易谈判。而在此之前的2月11日,美国副贸易代表格里什(Jeffrey Gerrish)将先行同中方官员举行副部长级会晤。除了令来华人员达到历次规模两倍,整个谈判周期达到史上最长的5天。这样紧锣密鼓的趋势,究竟预示著谈判即将成功,或会另有隐情?

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代表团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去年5月3日,美国财长努姆钦(Steve Mnuchin)率团访华,飞机甫一落地便到达钓鱼台国宾馆谈判;谈判结束后,据说连晚餐都没舍得吃一口,便全体坐上回国的飞机。

美国财金团队要员。左至右为:努钦、罗斯、莱特希泽和纳瓦罗。(资料图片)

时间拉长有助达成协议

或许是上个月刘鹤提前两天到达华府的诚意,给了美国代表团启发。今次副部长级预备会议及部长级正式谈判,总共历时近五天,已属中美贸易冲突爆发后双方会谈时间最长的一次。

常识告诉我们,迅速完成的谈判只有两个可能:一拍即合,或是寸步不让,。以当下中美剑拔弩张的气势,前者显然不可能出现。而谈判时间延长,则意味著双方有更多时间就已达成的基本共识拟定细节,或对“老大难”问题展开持久战,也意味双方朝达成协议又进一步。

刘鹤1月底在白宫向特朗普解说中方立场。当他提及中国采购美国大豆的计划时,特朗普即时兴致勃勃。(路透社)

今年1月7日,美国副贸易代表格里什率团来华谈判结束后,曾发出新闻稿提及“会谈重点讨论了中国对于从美国大量购买农产品、能源、制成品及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承诺”。而早前刘鹤访美时,也再次给出“买美国货”的承诺。今次副手谈判环节,双方或会就购买数额和时间表具体协商,为下一阶段谈判制造良好氛围。

而根据白宫官员透露的信息,莱特希泽的任务集中在“敦促北京进行结构性改革”,大致不离早前华府会面中美方提出的中止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停止产业补贴等七大议题。

中美贸易谈判:知识产权问题会是决定今次贸易谈判的一大阻碍。(路透社)

习特会破局无需过虑

今次会晤前,总统特朗普的表态却令市场感到徬徨。他在2月8日表示:谈判大限到来前,他将不会同习近平见面。由于早前特朗普曾表示:在和习近平再次达成共识前,双方不会达成最终协议,不少人认为华府正在关上对话大门。加之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接受访问时表示“中美分歧非常大”,更加重外界忧虑。

不过,随后的消息令人松了口气。美国CNBC电视台引述白宫高级官员报道:尽管不会见面,但特朗普同习近平还会通过电话沟通。与此同时,白宫也透露出“延长休战期”的决定:3月1日之后,对华关税仍将维持在10%,以利双方进一步谈判。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3月1日是双方达成协议的“硬性截止期限”(hard deadline),如今看来似乎有些松动。(美联社)

当今双方谈判进入相持期,若美方要令中国跪低,势必要使出更多更多“辣招”。但过去数月的关税战似乎效果寥寥,中美两国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对美出口更比去年增加15.6%。越来越多企业提出关税豁免要求,也限制了美国“关税武器”的实力。

然而,当遏止中国成为美国朝野战略共识时,即使在贸易战中难占上风的美国愿意主动停战,也会改采其他方式对付中国。无论是如今环球范围越烧越旺的“禁止华为风波”,或是加强对台关系的“台湾牌”,都可能是华府下一阶段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