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风波】合纵连横已打响 中国如何力求突围
周日(1月27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过去一年秘密向各国施压,要求联合封杀华为及其他中资企业参与各地的铺设5G网络计划。
报道提到了英国外交大臣侯俊伟(Jeremy Hunt)上周访问华盛顿,其中一个关键议题就是,英国是否应该冒着破坏中英关系的危险,同意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封杀华为。
而近日,华为在英国亦波浪渐起。18日,英国牛津大学决定停止接受来自华为的捐款,随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亦作出相同的表态;24日,英国王储查理斯王子(Prince Charles)创立的王子基金会(Prince's Trust)发表声明称“考虑到公众对中国电讯设备商华为的担忧,基金会不再接受来自华为的新捐款。”
虽然英国文化大臣卫俊明(Jeremy Wright)上周三(23日)出席达沃斯论坛期间表示,华为尚未被排除于英国敏感商业合约的投标之外,但是可以看出,英国在美国的压力之下,排挤华为的举措已愈来愈多。上周五(25日),英国跨国电讯商沃达丰(Vodafone)宣布,暂停在核心网络部署华为设备,直至西方政府解决关于华为活动的担忧为止。
面对这一情况,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表示,“华为等中国企业之所以在欧洲遭受诽谤及歧视,主因有人不遗余力地制造华为的安全问题。”而鉴于5G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及价值链高度交织,张明警告“限制中国技术参与欧洲5G网络建设的任何尝试,可能会给全球经济和科学合作带来严重后果。”
美国施压各盟国
一直以来,美国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游说“五眼联盟”(Five Eyes)和欧洲多国 抵制华为。然而,美国所谓的“危害国家安全”,实际上仍然未能拿出实质性的证据,令各盟国难以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封锁华为,同时亦令各盟国难以相信美国的举措,是否真的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而仅仅是为了阻止中国高端科技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的游说,似乎愈发演变成一种威胁,有白宫官员表示,美军是否会继续驻军波兰,以协助该国应对俄罗斯的威胁,视乎华沙政府是否制裁华为的态度。
“冷战思维”?重围之下如何突破
美国这一手法看起来颇为熟悉,回想起上世纪的冷战,美国亦拉拢一众盟国封锁苏联。如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仿佛又回到了冷战思维。自特朗普上台后,一直向世界高喊“美国优先”的口号,而这也给美国一些右翼保守派政客看到了机会,在这一论调下,试图重施美国当年对付苏联和日本的方式,拉拢盟友制约中国。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欲带头在西方国家形成一堵“墙”,阻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融入,确实会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不少挑战。当下,美国更将5G定位为新一轮的军事竞赛,称这一竞赛所具备的划时代性,不再是传统武器装备的比拼,而是对5G主宰权的控制。
将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升到军事层面,这足以洞察美国牵制中国的用意,然而,5G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国对于世界主导权丢失的恐惧。当整个国际社会进入21世纪至今,近20年来,各国都在强调“和平发展”、“互利互惠”的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发展,亦形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过,这一趋势对于美国来说,将面临的是绝对优势的削弱。
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他所发出的“美国优先”口号能获得一众选民和保守派政客的支持,亦表现了美国部分人士对于“单边主义”盛行时的怀念。而当美国“单边主义”有擡头之势,相信美中俄等国针锋相对、日欧及一众小国被迫站队的情况将会愈来愈多。
在面临这一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越来越多诸如张明、华春莹等政府官员在国际上发声。近年来各方皆评论中国已抛弃“韬光养晦”,但是当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树大招风。因此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亦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寻求话语权,寻求突破,获取更多与西方国家的合作机会,才能不断在国际上拓宽发展空间。
而华为5G的发展亦是中国探索未来国际发展模式的一个例子。当美国频频向各国施压,欲封锁华为时,华为本身的技术优势以及“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是令各国难以在5G技术上直接站队美国的原因之一。即使美国在军事上、外交上施加压力,各国亦会担忧封锁华为,会造成5G建设的停滞,或是预算的大幅提升。因此,国际格局虽变,但是关键之处,即是从变中找到突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