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习特会】90天缓冲期 中美将上演什么戏码?
早前结束的中美领导热闹峰会上,习特二人决定为贸易战设下90天休战期。两国在缓冲期内均不会加码征收关税,双方也将利用90天时间对知识产权转让、非关税壁垒及产业展开谈判。显然,中美贸易战这颗未爆弹仍未拆除,两国未来90天的互动,才是重中之重。
自今年3月贸易战爆发以来,中美战局其实几经反复。5月19日,中美两国曾在华盛顿发表《中美贸易磋商联合声明》:中方同意购买更多美国商品,以达成休战。但仅仅一个月过后,美方便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之后数月,贸易战更逐步升级,直到今次G20前山雨欲来的场面。
缓冲期不会平静
中美两国今次达成协议,最多令局势回到今年5月双方大打出手前的状态。而大规模购买美国商品的计划,也同当时刘鹤提出方案无异,并未解决中美核心分歧:中方愿意配合国内需求,购买更多美国商品;但美方则要求中国改变“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的产业政策。除此之外,双方在知识产权转移规范及国内市场开放程度上也有相当分歧。
另一方面,今年5月美方早已同中方代表刘鹤达成共识,却在事后反悔重新开征关税,似乎也反映了特朗普的“谈判之道”:只要能给对手施压,早前立下的承诺并不重要。因而,接下来90天更加不会平静。
中美将谈些什么
若要对中美如今尚存分歧分类:北京在市场开放程度,及知识产权转让问题上,或会做出一定程度让步。但对于中国产业政策等内政问题,应该很难妥协。
贸易战爆发以来,习近平巡访多处时都提及“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尽管“中国制造2025”似已在官媒中隐身,但发展自主产业却成为如今的基本国策,被视为摆脱对西方依赖的根本途径。期望北京在这一领域让步,似乎不切实际。
至于市场开放和知识产权转让,则有待两国进一步商议。根据美国媒体透露,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将率领30人的庞大代表团赴美谈判,相信将涉及不少政策细节。早前,中国已开放美国运通进入中国金融信贷市场,向华尔街释出善意;10月,中方亦批准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向美国工业界示好。而在11月30日,中国亦批准瑞士银行(UBS)成为境内首家外资控股券商,显示中国已决心开放金融服务业。今次谈判后,如果中方大规模对美开放市场,也不显得意外。
另一方面,为在中美谈判中获得优势,美方也可能在其他领域开火。以早前APEC峰会期间成为热点的WTO改革议题为例,中美双方都在拉拢第三国支持:美方意图废除中国在WTO作为发展中国家所享的优待地位;中国则要求通过改革,令美国无法通过“拉布”方式避过WTO仲裁。类似冲突相信会在接下来90天不断涌现。
中国或以拖待变
既然过去半年,中美多轮贸易谈判时常触礁。如今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谈判,阻力似乎更大。对北京而言,上策自然是在90天内同美国达成协议,尽快结束贸易战,消除中国发展的潜在阻力;但若协议受阻,中国也将尽力阻止特朗普落实“若90天谈不成,便加码关税”的威胁,令谈判进入持久战。
站在北京角度,如今时间似乎站在中国一方。短期而言,特朗普于明年中旬便要进入备战2020的选举状态,较难分出心力应付中国;长期而言,如今中国经济成长率虽有所下滑,但今年第三季度仍维持6.5%的增幅。过去几个月,中国已证明自身经济得以在贸易战下维持稳定,因而即使不解决贸易战,只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算是中策。
而站在特朗普角度,今次G20峰会上中方承诺的“大批量购买美国货”已通过媒体昭告天下。倘若美国加码关税,必然令特朗普辛苦得来的这一成果付诸东流。特朗普上台后,多以“帮助美国贸易”作招牌,但早前签署多个贸易协定,同如今中国承诺比起来,不过九牛一毛。
反观缓冲期内涉及的产业政策等问题,大多意图遏止中国的发展趋势,属于特朗普鹰派幕僚的战略考量。面对已经到手的政治利益,特朗普似乎不大会弃之不顾,而寻求不确定的长远战略考虑。不过,未来90天的谈判仍存有相当不确定性,值得人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