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记者被杀】严惩沙特王储? 各国“制裁”的虚与实
《华盛顿邮报》沙特裔记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遇害案,疑团逐渐解开──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认定,主谋就是沙特王储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事件发展至今,西方国家多流于口头谴责,付诸行动的却不多,即使制裁落实,也只是隔靴搔痒。
特朗普出口术放过沙特
还记得在10月中,素来无视人权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经扬言,倘若证实卡舒吉遇害,便会严惩沙特。可是,随着对沙特不利的证据陆续浮现,特朗普相应“调整”说法,由原先的强硬,改以“无罪推定”逻辑捍卫这个中东主要盟友。当时舆论就盛传,美国和沙特正在“协调”,避免事件冲击穆罕默德本人。
果然,就在《华邮》于11月16日引述知情人士指,CIA确认王储是幕后黑手后,特朗普便毫无遮掩地把他的真正想法抖了出来。11月20日他发出一份共有8个感叹号的“特式”声明,向世界宣示美国的沙特政策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尽管CIA已有定论,特朗普却宣称“或许永远不知道真相”;他同时搬出“制衡伊朗”、“稳定油价”、“购买美国军火”之类的“现实政治”考量,强调利雅得对华府的利用价值,变相轻轻放过穆罕默德。
11月22日特朗普把话说得更清楚:“这个世界是邪恶地方,非常邪恶的地方……我的政策很简单:美国优先,让美国变得更伟大,这是我一直所做的事。”
特朗普的表态,受到传媒口诛笔伐。例如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就嘲讽,总统不单在感恩节赦免了一只火鸡,他还在牺牲美国价值观下,赦免了穆罕默德;《彭博社》则指,现实政治下,特朗普不能放弃沙特,然而这个中东大国过去数十年很依赖美国,她要摆脱这种依赖关系是不容易的,暗示美国并非没有制裁的杠杆。
多国施展“嘴炮式”制裁
事实上,口惠而实不至的,岂止美国?去年因人权问题而与沙特闹翻的加拿大,或许为了避免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至今只是“考虑”制裁;正在处理“脱欧”问题的英国,也只表明正与欧盟“探索”如何制裁;法国和德国虽已宣布向18名涉案沙特公民实施制裁,包括发出旅游禁令,但两国并未透露名单是否包括王储本人。
在主要国家当中,德国已决定冻结对沙特军售,态度算比较积极。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统计,在2013年至2017年间,美国、英国和法国是沙特头三大军火供应国,导致这三国在口诛笔伐的同时,对严惩沙特畏首畏尾。
北约国家当中,对案件最积极的要数土耳其,但它的动机并非人道主义,而是利用案件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卡舒吉失踪后,安卡拉便表明要“一查到底”,挤牙膏式发布调查进展。
这还不够,土国外长恰武什奥卢(Mevlut Cavusoglu)在11月20日声言,倘若土耳其与沙特的合作陷入僵局,土耳其将请求联合国介入调查,摆出一副“不会轻易结案”的姿态。总统埃尔多安(Tayyip Erdogan)甚至扬言,将不会在阿根廷G20峰会上,与沙特王储会晤。
安卡拉当局如此积极,自有其考量:一来,卡舒吉在土耳其遇害,不查的话很丢面子;二来,由于在叙利亚战场和中东战略利益上,美国与土耳其分道扬镳,记者遇害案恰好成为土耳其与沙特和美国博弈的筹码。
总括来说,自卡舒吉10月初失踪以来,案件一直牵动西方舆论和政坛。在事件来龙去脉仍未清晰、王储责任未明时,西方有的说要制裁,有的说要杯葛。讽刺的是,如今CIA已有结论,各国反而没有什么具体跟进行动。
上文节录于第139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1月26日)《严惩沙特王储?各国“制裁”的虚与实》。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