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一带一路”又“对外资有保留” 马哈蒂尔立场究竟是甚么?
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自上周五(17日)起访华五日,周一(20日)将与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等会面。
马哈蒂尔自参选以来就主张叫停“东海岸连接铁路”(ECRL)等中资在马大型投资,令外界聚焦在是次访华马哈蒂尔对“一带一路”计划在马投资的表态。
在周日(19日)的一场北京对企业家演讲中,马哈蒂尔称他对“一带一路”态度“非常积极”,不过在回答提问时,却说对“外国投资”要“审慎调查”,似乎态度并非如他口中所说的“积极”。表态如此矛盾,到底有何因由?
马哈蒂尔欢迎中国投资 态度一直未变
马哈蒂尔其实一直强调他对中国投资的保留是出于国内问题,而非出于对中国取态的问题。相反,他在出发访华前的一场新华社访问,就表示他欢迎中国的发展,因为马来西亚想要一个“富裕”的贸易伙伴。
而且,中国在马的各个投资项目都对马来西亚长远经济发展有利,有助实现马哈蒂尔早在1991年就提出的“2020大马宏愿”(Wawasan 2020),其内容是希望马来西亚能突破人均生产总值2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
就算是争议焦点的“东海岸连接铁路”,虽然沿线人口只得430万,为广深港高铁沿线人口的十分之一,但若能配合另一个在巴生建设港口的项目,将能以陆路方式去为原经马六甲海峡的货运提供另一选择,与新加坡竞争。若能成事,当然有望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挥之不去的金融风暴阴影
在国内需要发展却欠缺庞大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马哈蒂尔对“一带一路”计划等外国投资原则上当然是欢迎之至。他态度显得有所保留的原因,在于来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
当年的情况与今日的环境类似。美国自1989年一直减息以放松银根,热钱流入新兴市场,如泰国、马来西亚、南韩等东亚国家。其中马来西亚自1988年至1996年都因此维持9%左右的高速经济增长。
问题是在90年代中,美国经济向好,联储局开始加息,热钱回流到美国。1997年5月,泰国缺乏美元去维持泰铢对美元的汇率,市场信心大失,资金迅速流出东南亚各新兴市场。马来西亚令吉亦在数个月内大跌50%以上,迫使当时的首相马哈蒂尔严厉实施外汇管制,以为出入口贸易提供货币稳定性。
今日的景况亦是类似: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低息政策,热钱大量流入新兴市场,刺激经济过热;近两年,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已成,联储局亦先后7次加息,资金回流,使新兴市场的货币汇价下挫。例如阿根廷已支撑不住而要向国际货币基金救助,而最近土耳其里拉大跌,亦引动各新兴市场货币下跌。虽然跌势暂止,未成大灾,但新兴市场的脆弱显而易见。
马哈蒂尔有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教训,今日当然不敢掉以轻心。大马政府帐目负债虽然仅为经济总值50.8%,但若计入政府承诺替多家法定机构偿还的债务,政府总负债便会飙升至经济总值的65.4%。对“一带一路”等庞大投资,单是“东海岸连接铁路”一项已超过200亿美元,马哈蒂尔当然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马哈蒂尔不是反对外国投资,而是主张要对这些投资作出很好的可行性研究,确保“在经济上行得通”。
外界夸大反华言论 马哈蒂尔访华澄清
然而,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却被外界放大为“反对一带一路、中国投资”的政策。今次马哈蒂尔访华五日之久,正是要向中国清楚说明他的立场。
在周六(18日),马哈蒂尔即将离开杭州时,他就改变了原定坐专机飞往北京的行程,转而乘坐高铁先到上海。他说是要体验中国高铁,但其象征意义却显然是要表示他对发展铁路本身的支持。
在周日向企业家演讲时,他就说得明白:“我们不是要针对任何中国公司。我们针对的是那些借来一大笔钱去作非必要建设的马来西亚人。”后者当然是指前朝首相纳吉。
马哈蒂尔在参选时就暗指中国对马投资是“不平等条约”,胜选后却改称“支持‘一带一路’”,可见他中止中国投资计划并非没有国内政治考虑。如果中方能与马哈蒂尔重结有关投资协议,后者就可省却“跟从前朝政策”的顾虑。
至目前为止,马哈蒂尔访华成果甚丰。除了为马来西亚汽车公司宝腾(Proton)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达成合资计划,为宝腾汽车开拓中国市场外,还获得中国承诺增加入口马来西亚的农产品,如榴莲等。
根据路透社报导,中国与马来西亚还签订了有关“货币互换协议”的备忘录,以减轻马哈蒂尔对向中国借款的疑虑。
如果中马关系依照马哈蒂尔的务实路线继续走下去,只要能释除马哈蒂尔对向中国贷款的疑虑,相信双方在“一带一路”计划上的合作将会在新的框架下有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