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大选:选得出新总理 选不出新秩序
巴基斯坦将于本月25日(星期三)进行新一届大选。对社会深陷对立的巴基斯坦而言,今次选举非但难以弥补裂痕,反而可能引致新的冲突。
7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城镇本努发生炸弹袭击,4人死亡;
7月10日,白沙瓦的竞选大会遭遇炸弹,13人死亡;
7月13日,俾路支省同遭厄运,135人在袭击中丧生,其中包括一名国会议员候选人。
巴基斯坦将于本月25日(星期三)进行新一届大选。由伊姆兰-罕(Imran Khan)领导的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PTI)已获得军方支持,也在民调中领先,预料将取得大选胜利。然而,安全秩序依然混乱、军方公然干政、家族及寡头主导政局情况不改,诸多阴霾仍笼罩在这个国家上空。对社会深陷对立的巴基斯坦而言,今次选举非但难以弥补裂痕,反而可能引致新的冲突。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执政党领袖,前总理谢里夫(Nawaz Sharif)13日从英国伦敦返回巴基斯坦,为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助选,以求抗衡伊姆兰。然而,谢里夫一落地便遭警方逮捕,前来接机的百余名执政党支持者也一同被抓。堂堂执政党领袖,缘何遭到此番对待?
枪杆子里出政权
事实上,伊姆兰-罕早就获军方钦点。今年5月,当地权威报纸《黎明报》刊登前总理谢里夫的专访,质疑为何容许武装组织跨境印度杀害当地人,随后报纸在主要城市均被勒令下市。不少电视台亦接到军方指令,要求宣传伊姆兰-罕,并报导谢里夫及人民党候选人布托的负面消息。当时,谢里夫所在的穆斯林联盟依然是名义上的执政党。
与其说军方认可伊姆兰,不如说他们对前总理谢里夫“世仇难消”。尽管在巴基斯坦体制中,总理理论上主管国家大小事务;但如同昭和时期的日本,军队把握国防和外交大权,更不受政府约束。1999年,时任总理的谢里夫曾试图建立由文官和军人共同参与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增加政府在国防事务中的话语权。结果,谢里夫随即被时任参谋总长的穆沙拉夫发动政变罢黜,后者领导的军政府更统治巴国十年之久。
2013年,谢里夫重获人民授权当选首相,却又因外交及国防政策同军方磨擦:同境内塔利班和谈的想法,不被军方认可。他主张和印度关系正常化,但军方却坚持强硬路线:利用非正规武装,骚扰克什米尔印军,以求对手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让步。去年5月,谢里夫获邀出席印度总理莫迪就职典礼,两人在新德里的“世纪一握”为世人振奋,也成为压垮谢里夫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军方支持下,巴基斯坦最高法院指控谢里夫涉及财务问题,颁令撤销其总理资格,“另类政变”再次上演。
民主转型愿景成泡影
谢里夫就任首相时,不少人乐观的认为:巴基斯坦完成首次民主政党轮替,终将完成民主转型;未曾想,这样的愿景顷刻间化为泡影。事实上,今次大选三党领袖分别代表了该国转型之路上的三座大山:军方、贪污及寡头政治。
当下民望最高的伊姆兰-罕并不全然是军方的傀儡,他年轻时曾是巴基斯坦板球队队长,早已累计名望。而他相对清白的背景,配合主打的反贪污政纲,一方面旨在影射谢里夫,一方面也符合巴国民众期待。然而,军方既能“祝福”上台,亦能将其拉下马。如今巴基斯坦面临塔利班和印度的双重威胁,疏解政治压力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但在军方把持国安战略的背景下,伊姆兰罕也难有作为。
至于谢里夫,尽管其下台存在军方因素,但都难否认他“身有屎”的事实。谢里夫的家人涉入“巴拿马文件”风波,而他女儿向最高法院提交的一份虚假文件,更做实后者对谢里夫的指控;至于在民调中包尾的扎尔达里·布托(Bilawal Bhutto)代表的人民党则一直像是布托家族的“家族企业”从创党领袖阿里·布托,到前总理贝布托,再到如今的“政治新星”扎尔达里,血脉不曾断绝。
相比邻国印度,巴基斯坦数十年来一直处于政治混乱中。受此波及,经济情势亦不乐观:1990年,巴国人均GDP尚高过印度三成;如今反弱后三成,且差距持续扩大,甚至将被孟加拉国超越。军方也该意识到:任由政局混乱,空耗国力,同印度分庭抗礼只会是场秋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