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宁静革命 进入“后天主教”年代
爱尔兰公投通过堕胎合法化,总理瓦拉德卡(Leo Varadkar)形容是一场宁静革命,不少评论认为这个国家进入“后天主教”年代。但所谓“后天主教”,到底会是怎样?
正如在美国,堕胎问题虽然是“pro-choice”与“pro-life”之争,但实际上宗教在这场辩论中扮演一定角色,教会力量大部份倾向“pro-life”。在爱尔兰,不少人亦认为堕胎合法化的公投,也是一场天主教与世俗力量的角力。
回看历史,1979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上任不久即到访爱尔兰,令到这个位处欧洲边陲的国家再次掀起一股拥抱教会的热情。仅四年后,爱尔兰民众以67%赞成票通过第八修正案,严格禁止孕妇堕胎。从事件发展的推演来看,亦印证了堕胎问题与宗教密不可分。
都柏林选区最多人支持
爱尔兰5月25日就第八修正案的废存问题举行公投,结果66.4%人支持取消,33.6%人要求保留,为女性解禁堕胎。从选区来看,全国最支持堕胎权的是城市人口,首都都柏林一带高达七成多民众投下赞成票;其他选区约莫六成人支持。至于反对议案的,只得最北部的多尼戈尔郡,51.9%民众希望维持现状。
在公投通过后,下一步要交由国会立法,此后12周内、24周内和超过24周的孕妇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堕胎,与欧盟其他国家的规范相约。总理瓦拉德卡形容,这是爱尔兰在过去20年“宁静革命”的成果。
“宁静革命”语出魁北克改变
以“宁静革命”来形容今次堕胎公投,正好反映爱尔兰视之为一次天主教再定位的公投。“宁静革命”语出加拿大魁北克,一个同样曾经以天主教为主,但自1960年代起逐步走向世俗化的社群。他们经过多年演变后,教会力量淡出教育办学、公共政策等。
至于爱尔兰,天主教人口一直超过八成,即使近年开始下跌,但信奉天主教的民众仍然高达78%。与魁北克的情况相似的是,爱尔兰有步入“后天主教”年代的趋势,先在2015年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后选出男同志瓦拉德卡出任总理。再到今次放宽堕胎权利,瓦拉德卡抢先以“宁静革命”形容之,其实不出人意料。
不认同部份教义的新文化
不过以为爱尔兰人会逐渐离弃天主教会,那只怕是一个过于简化的主观分析。研究爱尔兰天主教的学者马厄(Eamon Maher)指出,天主教作为一种文化,仍然在爱尔兰相当盛行。他们念兹在兹都会提及天主,生活习惯和文化无不充满充天主的传统和影子。开始出现改变的只是,他们对于天主教的部份教导有不同意见,特别是同性恋和堕胎等伦理议题。
道理上,爱尔兰人可以不认同部份天主教的理念,但仍然广义地拥抱天主教,甚至以此为他们的核心价值和身份认同。这亦会与加拿大魁北克的情况接近,不少学者都指出当地人即使不接受部份传统教义甚或不上教会,但广泛来说仍然以天主教社群自居。
马厄指出,天主教将来会在爱尔兰,特别是他们的政治层面扮演甚么角色,当前很难只用一句“后天主教”年代来说明,相信具体情况会更复杂。
或者可堪参考的是,即将在8月访问爱尔兰的教宗方济各,亦正是一名自由派教宗,对待同性恋、堕胎等议题都以作风开明见称。
固然,方济各一方面将在8月亲身感受到这个国家,正在走偏若望保禄二世留下的路线;但另一方面,谁又能说得准爱尔兰正在朝向的方向,方济各一定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