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纷争:如何破局?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三位匿名信源人士的话报道称,特朗普助手正在探讨适用于所有国家但仅覆盖关键进口商品的关税计划,这与特朗普在2024年总统竞选时宣布的全面关税计划存在明显差异。《华盛顿邮报》报道称,面临关税的商品将出自那些被认为对美国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行业。

受此消息影响,美元指数一度下跌超1%,最低跌至107.7474。离岸人民币强力反弹,一度涨至7.3124。

不过,其后特朗普在其自创社交媒体网站Truth Social发文否认了《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内容,称报道引用的匿名信源不存在,并且其关税政策会被削弱的报道也是错误的。特朗普称:“这是另一个假新闻的例子。”

随后,1月8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四名知情人士的话称,特朗普正考虑就任后宣布国家经济紧急状态,引用《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案》(IEEPA),为向世界各国无差别征税提供法律依据。IEEPA法案规定,若总统认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外交政策或经济出现任何异常或面临特殊威胁,就可以行使这一权力,宣布国家进入经济紧急状态。CNN称,该法案单方面授权总统在国家经济紧急状态期间管理进口,将允许特朗普制定新的关税计划。

《华盛顿邮报》援引三位匿名信源人士的话报道称,特朗普助手正在探讨适用于所有国家但仅覆盖关键进口商品的关税计划,这与特朗普在2024年总统竞选时宣布的全面关税计划存在明显差异。(网站截图)

面对来势汹汹的关税挑战,中国应作何应对呢?

安邦(ANBOUND)的一位高级研究人员,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反补贴税“靴子落地”时,曾提出几种应对方式,可以用于借鉴。(1)完全对等式的反击。你打我的汽车,我也打你的汽车,行业类似、产品类似、疼痛感类似。这种方式是“针尖对麦芒”式的策略。(2)不对等反击。考虑到中欧关系与中美关系不同,中国不寻求与欧盟完全对等式的反击,而是象征性地选择少数“软肋”领域进行适度打击。(3)这次暂不进行反击,以宽容来寻求与欧盟在其他领域强化经贸合作。

不过此次,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认为,发难关税的对象换成了美国,应对的策略就需相应调整。

经济政策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就关税本身而言,一旦遭遇极具针对性且高企的关税壁垒,不能只被动挨打,而是要主动迎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针尖对麦芒”,完全对等反击,而是要有策略、有针对性地作出应对。

一方面,针对特定区域。具体来看,可针对力推关税政策的共和党所在主要“票仓州”产业的产品:农业州的农产品、摇摆州亟需复苏的五大湖沿岸制造业等均可在考虑范围之内。关税、反倾销调查、反补贴调查等措施均可斟酌应对。

声称是为了解决芬太尼输入问题,特朗普威胁上任后中国输美产品征收10%关税。(Truth Social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据日经中文网近期消息,随着中美贸易战将重燃,美国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将减少,中国则已转向南美国家扩大农业进口。在2024年早些时候,中国批准从阿根廷进口小麦后,阿根廷小麦贸易商正寻求进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首次对华大宗销售。此外,中国也在增加自巴西的农产品进口。中国海关总署的贸易统计(以美元计算)显示,从2024年1-10月的玉米各国和地区进口额来看,巴西占整体的50%,成为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国。

另一方面,针对特定产品。具体来看,比如可针对部分进口额本已很少的代表性产品,例如先进制程芯片等征收关税。起到昭示作用的同时,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也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同时还可为本国先进制程芯片发展提供一个缓冲期,帮助它们成长和发展。

可以参考的是,2024年,白宫官网发布讯息称,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到美国的关税将从25%提升至100%。不过实际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美国的数量却并不大。2023年,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美国的数量为1.24万辆,对美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占比均不到1%。美国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对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影响,可以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此项政策更像是拜登政府为了当时的选举拉票而推出。

习拜会: 在秘鲁出席APEC峰会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率领中美官员进行双边会晤。(Reuters)

2、就进出口税而言,关注进口关税的同时,降低出口退税也应考虑推广施行。

从实施效果上看,目前情况下,降低出口退税其实好处颇多。国家财政层面,降低出口退税可以直接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腾出空间,使财政支出向更多更有需要的领域倾斜。国际收支平衡层面,降低出口退税还将缓解国际贸易争端。产业层面,降低出口退税的实质其实就是对于外国消费者的补贴减少。虽然产品面临的竞争可能相应加大,但是如果将降低出口退税产品的视角聚焦在本国产能相对过剩、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比如光伏、电池等,既可以回归市场的力量,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过剩低端产能;又可以进一步在市场化竞争中磨炼提高产品技术水平。

据财政部、税务总局于2024年11月15日发布的《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中国对209种产品的出口退税进行了调整。光伏产品、锂电池及部分成品油的出口退税率将从13%下调至9%,铜材和铝材等产品的出口退税则被完全取消。这项政策已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可以预计的是,面对“扑面而来”的关税浪潮,提高进口关税与降低出口退税相结合,将会更好平衡中国的国际贸易状况。

电池巨企宁德时代在福建的一家工厂。(Reuters)

3、就整体经济政策而言,其它战术性举措与关税协调使用效果将更佳。

目前可采用的措施一方面集中在产业政策方面,包括出口自限性政策的自愿出口配额,将一部分价格上涨和收入留在国内、而非全部由加征关税国享有,从而降低本国净损失。

20世纪60-90年代、日本接连在纺织品、钢铁、机床、彩电和汽车及零部件等出口中进行自主出口配额限制,对应商品对美出口同比增速下行幅度约为10-20个百分点,拖累日本出口增速从1959年的20.2%回落至1963年的10.9%。但随着日本出口结构调整,1971年出口增速回升至20.7%,美日贸易顺差亦再度走高。

同时,限制关键矿物出口也成为一种非对称应对举措。

中国商务部2024年12月3日在官网发布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称,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即日起生效。公告表示,将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以及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同时将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国商务部刚刚宣布三年来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开展的第三次打压行动,新一轮限制重点针对芯片制造设备、软件以及高带宽存储器,136家中国实体被纳入黑名单。

2022年5月,浙江大学的杭州国家科创中心展示一片2英吋的氧化镓。(Getty)

目前可采用的措施另一方面则集中在金融方面,汇率贬值以对冲高关税影响成为近期焦点。

据路透社2024年12月11日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国高层正在考虑允许人民币在2025年贬值,因为预期美国当选总统将在其第二任期大幅提高关税。知情人士称,此举反映出中国意识到需要更大的经济刺激措施,以应对特朗普提高关税的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将降低外国购买中国商品的价格或成本,从而提升中国商品的吸引力,以此削弱高额关税对出口的抑制。据一名知情人士的话,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考虑人民币汇率可能跌至7.5水平,以抵消任何冲击的可能性。

另外,中国巨量的外汇储备,尤其是对于美债的持有情况也将成为博弈的重点之一。

据美国财政部近期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中国大陆2024年10月所持美债减少119亿美元,至7601亿美元。从2022年4月起,中国大陆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不过截至2024年10月,仍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美债持有国家地区。2024年前10个月中,持仓共8个月下降,仅4月和6月持仓增长。分析普遍认为,鉴于中美关系变化和外储资产配置多元化的趋势,中国的美国国债持仓仍可能稳步下降。未来中国持仓的波动很大程度上仍受中美关系影响。

不过,眼界放宽,世界不只拘泥于中美两国。安邦的一位资深智库学者数年前就敏锐捕捉到“空间碎裂化”概念,现在这种空间碎裂,无疑已成为世界变化的新趋势。在今后的世界进程中,原本趋于整体化的市场空间,还将会继续碎裂成为区域化的,相对独立的市场空间和政治空间。这个过程不会是太平的过渡,一定会伴随着剧烈的贸易纠纷和冲突。随着区域性力量的崛起和虚拟空间的独立性增强,全球空间的碎裂化正在重塑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

在“空间碎裂化”不断演进之下,短中期上提振国内经济;改善双边、发展多边外交与经贸关系。长期上专注提高生产力;提升科技水平;增强军事实力,相信将对关税纷争的破局大有裨益。

最终分析结论:

面对美国来势汹汹的关税挑战,中国应作何应对呢?巧妙应对关税;降低出口退税;其它战术性举措诸如自主出口配额、限制关键矿物出口、汇率贬值、增减持美债等均可成为应对策略。不过,眼界放宽,世界不只拘泥于中美两国。在“空间碎裂化”不断演进之下,提升自身经济、外交、科技、军事实力,相信将对关税纷争的破局大有裨益。

本文原载于2024年1月12日安邦智库的每日经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