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深度融入CPTPP如何影响中越关系?
近日,据境内外相关媒体消息,越南似乎正在进一步改革执政党的权力机构。消息称,越南执政党正在将党内的权力分为三大块,希望以此实现合理分工来提升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党内权力机构相互制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助于加强党内监督,实现权力有效制衡,也能够令干部的选拔更为科学合理。就该消息本身而言,通过深入的检索和比对,暂没有充分有力的信源可证实其真实性。但是,应当看到的一点是,在近十年来,越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层面都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
第一,就政治权力结构而言,越南最高政治权力结构为四大支柱(执政党总书记、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和国会主席),这四大职位分属不同人掌握,体现出权力之间的制衡。自2021年,阮富仲卸任国家主席后,苏林曾短暂兼任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五个月),而后很快卸任国家主席,越南最高权力结构未再呈现出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态势。从2001年起,越共中央便撤销了政治局常委而只保留书记处,政治局人数则从2届全会的7人逐步增加至13届全会的18人,最高权力整体上呈现出分散态势。
第二,反腐运动不断深入。2024年12月24日,越南政府监察总署召开全国在线会议,初步总结最近五年《反腐败法》的实施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共有264名正副职领导因失职、纵容腐败行为而受到纪律处分;73人因不负责任导致腐败行为被刑事起诉。尤为令人瞩目的是,阮春福和武文赏两任国家主席均因为涉贪落马。
第三,政治自由度不断提高。之前,在地方选举中,越南选民便可以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民议会的代表,这些代表负责制定地方政策和监督地方政府的工作。近些年来,越南在政治领域继续推行突破性改革,在部分地方选举中,独立候选人已被允许参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治多样性和竞争性。作为一党执政的国家,越南从未表示其将会接受三权分立,但是在执政党自我限权的动向之下,社会政治自由度得以提高。
第四,经济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2024年12月,越南内政部表示,精简机构后,政府机构预计仅有13个部、4个部级机关(减少5个),5个政府下属机构(减少3个),减少190个公立事业单位。通过这种方式,越南当局希望精简机构、理顺职能和节省开支,让政府职能充分转换到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轨道上。
近几年,越南还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革,包括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减少政府干预以及推动私有化进程。2024年,越南经济改革的瞩目之举毫无疑问属于撤销国资委。越南经济与政策研究所 (VEPR) 的政治研究员阮克江在采访中表示,在越南目前的经济发展策略中,过度依赖国有企业已经不是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越南倾向于将部分国企私有化,让其以私营实体身份在市场中竞争,而不是让国有企业主导市场。越南已经诞生了覆盖工业、房地产、科技、电动汽车等多行业的大型私人企业VinGroup,政府试图为这些私企提供更平衡和公平的商业环境,让企业之间形成竞争。
此外,在法律上,越南已经允许成立独立工会。虽然这一规定暂时没有相应的细则和落地的实践,但是已经在法律法规上开了口子。未来在劳工权益保护和劳工社会运动的组织发展上,越南的市场化倾向有望进一步强化。
就越南近年来的一系列举动而言,其根本动机无疑是为了能够充分融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机制架构中。在当下的亚太地区,最主要的区域贸易协作机制主要有两大架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CPTPP。就整体规模而言,RCEP的15个成员国涵盖约22亿人口,覆盖全球总人口的三成,经济总量高达26万亿美元,各国GDP总和、贸易额皆占全球约三分之一,是亚太乃至全球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FTA)。
RCEP 强调遵循以 WTO 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它相对侧重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实际操作中,RCEP注重在“灵活性”和“高标准”之间找到平衡。与RCEP协定不同,CPTPP 是严格的全方位贸易协定,在诸多方面设定了高标准,如劳动和环境规则、竞争政策、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监管、互联网规则和数字经济等,而 RCEP 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需求。
从关税水平来看,RCEP 规定其零关税覆盖达到 90%以上,并保持一定的农产品配额,这一标准低于 CPTPP 协议 99%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的“三零”标准。这意味着在某些领域,RCEP 协议的覆盖范围和严格程度相对较弱。相关的研究普遍认为,RCEP整体上倾向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照顾和倾斜,而CPTPP则更为体现发达国家的深度自由贸易诉求。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越南,为何会下大力气深度融入CPTPP机制呢?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人员认为,主要原因或许是以下几项。
第一,越南自身已经决定要全力往产业链的高端迈进,不愿意再单纯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越南近年来吸纳的外资更多聚焦高附加值领域。例如,三星、英特尔、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纷纷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不仅为越南提供了技术转移机会,也直接带动了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
2023年,越南的电子产品出口额突破千亿美元,成为东南亚地区仅次于中国的重要电子产品制造中心。此外,越南还积极引进电动车制造、新能源技术等新兴产业,为未来经济增长积蓄能量。对于高附加值的产品而言,发达国家市场是最为重要的消费终端。近年来,美西方以环保、劳工条件等理由屡屡祭出制裁大棒,美国在2024年再度拒绝承认越南的市场经济地位。为提升自身的产业链地位和进一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越南唯有将自身往要求更高的CPTPP靠拢。
第二,贸易中的实际得益促使越南继续深度融入CPTPP。自加入CPTPP以来,越南的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该协定赋予越南对日本、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更低的关税待遇,大幅提升了越南出口的竞争力。2024年,越南对CPTPP成员国的出口额增长超过20%。同时,CPTPP成员国也已成为越南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但是,在RCEP框架内,仅对华贸易一项,越南每年就产生500亿美元左右的逆差,有评论甚至称,越南对外贸易根本上是为中国做“嫁衣裳”。此外,CPTPP不仅推动了越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还促使其国内消费市场逐步升级。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和居民收入的增长,越南的内需潜力正在被不断释放。
应当看到的一点是,作为一个小国,越南注定只能发展外向型经济,而能够给越南企业提供实际贸易得益并带动越南内部消费升级的国家市场主要集中在美西方。因此,越南唯有不断向CPTPP靠拢,方能够为自身的外贸提供持久推动力。
第三,越南人口于2023年突破1亿,成为世界上第15个、东南亚第3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但是,2024年12月,越通社援引越南卫生部人口局数据称,2024年越南总和生育率为1.91,创历史新低并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下降。统计数据显示,越南总和生育率已连续3年低于确保全国人口稳定所需的2.1,2024年更是降至1.91。若总和生育率延续走低趋势,2054年后越南人口将开始负增长且降幅将会持续增大。自2011年开始,越南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新数据也显示,越南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正在持续加深。人口结构的变动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优势将会不断缩减,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恐怕难以为继,只能继续提升自身的产业链地位。因此,唯有持续融入标准更高和要求更严的CPTPP,越南才有机会实现这一目标。
概而言之,虽然越南执政当局坚决否认自身会完全走上西方自由民主制的轨道,越南的一党执政体制在短期内(3-5年)也基本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但是越南深度融入CPTPP的基本态势已经很明确,而这在涉华关系层面恐怕会有一系列的深刻影响。
第一,中越之间的意识形态差距恐持续拉大。长期以来,意识形态一直是中国争取越南的重要着力点。在近几年的多次高层互访中,中方高官反复强调,中越之间应当“守住共同的制度基础”。但是,在深度融入CPTPP的过程中,越南执政党和社会的整体自由度将会出现显著提升的态势,越南在意识形态上的对华差距恐将会逐步拉大。在未来,意识形态恐怕非但难以成为弥合中越双方分歧的黏合剂,反倒会成为新的冲突点,加上中越双方在领土-领海方面的既有问题,中越关系潜在的波折性恐怕会逐步增大。
第二,中资和中企在越南的活动将会面临更多的限制要求和不确定性。CPTPP对于原产地的规则更为严密,要求也更高。为保证产品的顺利出口(尤其是面向欧美市场),越南政府恐怕会进一步加大对在越中企的本土化压力,要求中企更多采购越南本土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或者要求相关产业链的更多企业向越南转移。同时,由于CPTPP对国企和国家资本有着更多的限制性要求,由中国国企牵头的在越基建项目在未来恐怕更难中标。
第三,虽然独立工会在越南仍未正式成立,但是法律体系上的口子已经打开。伴随着越南进一步融入CPTPP,其社会团体的活动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由于中越关系中的结构性-历史性问题,越南社会的整体对华敌视心态根深蒂固,中越关系的加强在越南民间也往往被赋予负面性的解读。可以认为,伴随着越南对CPTPP融入的加深和越南社会自由度的提高,中资和中企在劳工、环保等方面恐怕将会面临越南民间团体越来越多的猜疑和敌视,中资和中企的经济活动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民间干扰,而美欧NGO也基本会在背后对此推波助澜。
最终分析结论:
安邦智库认为,CPTPP是未来全球贸易的核心圈层,其实际上恐将会逐步代替WTO组织,越南谋求加入这一核心贸易圈,当然会巩固越南未来的全球经济地位,但同时也会在政治上产生结构性的改革。这意味着越南将会日益成为一个与中国不一样的国家,双方渐行渐远,可能在未来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本文原载于2025年1月6日的安邦智库每日经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