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积电停供7nm到特朗普归来:中美半导体之战怎么打?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总统后,各方不仅关注其班底组成、对外政策,也关注美国换届对于全球半导体产业、尤其是中国半导体的影响。

回顾大选期间,特朗普与贺锦丽(Kamala Harris)虽在许多议题立场分歧,但对于半导体产业倒是目标一致:支援美国国内的半导体制造发展,强化半导体韧性,尤其在美国芯片产量占比已从1990年代的近4成,降至2022年12%的背景下,两人都同意芯片制造回流应是当务之急。

差别在于,贺锦丽希望延续拜登(Joe Biden)作法,以《芯片法案》为主轴鼓励半导体企业在美国设厂、制造,外界当时普遍预估,如果贺锦丽胜选,可能在上任后推动《芯片法案2.0》,追加对于半导体产业的补助;特朗普则抨击《芯片法案》浪费公帑,称与其把钱交给富有的外国企业,不如设下关税门槛,迫使企业基于利益考量赴美设厂。

而关于台湾芯片的表述,贺锦丽与特朗普也各有不同。特朗普屡屡表示,“台湾偷走了美国的芯片产业”,如果自己胜选将对台湾芯片加征关税,尽管不少业内人士警告这可能提高技术供应链成本;贺锦丽则强调台湾在全球芯片生产占据关键地位,“台积电生产大量芯片,这对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当然,特朗普和贺锦丽是否会对半导体出台不同政策,或者特朗普的言论仅是某种国际谈判策略,都有待时间验证。目前前者已确定无法得知,后者则有未来4年可供观察。

11月13日,特朗普访问国会山。(Reuters)

中美半导体博弈如何开始

观察目前的中美半导体博弈,整体来说就是中国崛起的实力反映,以及半导体产业链走向细化分工的时代足迹。

起初,半导体厂商均为垂直整合制造商(IDM),即自己完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所有环节。但随著1987年台积电设立6英寸晶圆代工厂,台湾率先进入半导体的专业分工阶段,接著开始承接以美国半导体公司为主的全球厂商的委托,半导体产业于是形成以美国为主、负责设计的Fabless厂商,和以台湾为主、负责制造的Foundry厂商相互分工局面。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开始深度参与半导体产业,美日韩也逐渐把劳动力密集的封装、测试环节转移到中国大陆。长期以来,中国半导体在经历低端组装和制造承接、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高端人才培育后,逐步完成了产业的的原始积累,并在国家战略及产业政策驱动下,推进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

而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也促进了半导体生产的地理分散与全球化。从当前结构来看,半导体产业主要集中在美国、韩国、日本、中国和欧洲,但各国互有所长。

2023年7月,特朗普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也曾对美国出兵助台湾表示有所保留,并斥台湾抢走美国半导体工作:早该阻止。(Fox News截图)

在设计环节,美国是芯片设计软体和智慧财产权的主导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台湾则在全球fabless芯片设计市场份额中占比21%,中国大陆的fabless芯片设计市场份额为9%;在制造环节,晶圆制造主要集中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前述地区的晶圆制造能力占全球80%以上;封装测试则主要在中国大陆和台湾进行,两地的封测市场份额合计超过70%。

在设备供应上,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为美国、荷兰和日本企业,其中美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的份额就高达42%;在材料供应上,半导体制造材料市场主要被日本、美国等国家企业控制,日本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约为24%。

整体来说,美国在芯片设计和设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亚洲在制造和封测环节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两岸;欧洲和日本则在特定细分市场中具有较强竞争力。但正如此前半导体产业链经历几次移转,当前格局也不会一成不变。

随著中国综合国力崛起,在智慧手机、5G通信、新能源汽车、人工智慧等领域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也愈发剧烈,半导体芯片因此承载了战略意义,产业的安全性与韧性也成为中美博弈焦点。

图为美国芯片商英特尔(Intel)亚利桑那州一间工厂外的标志,摄于2022年10月2日。(Reuters)

当特朗普再度回锅

而以拜登4年为比较基础,搭配特朗普之前发动中美贸易战的做法,或许可以约略推测两人压制中国半导体的作风异同。

首先是打击角度:如果拜登偏向“狙击”,特朗普可能更偏向“火力覆盖”。从过去作法来看,拜登政府更加关注高精尖领域,锁定了先进制程和前沿技术,选择制裁先进制程(7nm)、记忆体(18nmDRAM、128层以上NAND)以及先进人工智慧等相关技术。但从特朗普前次执政来看,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更关注逆差和大宗商品,追求全方位制裁,尤其是制造业,所以套用到半导体场域,特朗普可能会选择火力覆盖供应链整体,不论是普通商品或半导体、先进制程或成熟制程。

再来是打击方法:如果拜登偏向多边怀柔,特朗普可能更偏向单边大棒。拜登和特朗普都主张在限制中国时,大力发展美国本土半导体,但两人分歧在于,拜登以《芯片法案》吸引外国企业到美国本土建厂,特朗普却反对补贴,主张以关税、取消政府采购、出口管制、国家安全审查等手段,促使国际企业到美国投资,因此有不少分析都认为,特朗普上任后可能废除拜登的《芯片法案》。而以角度、方法为基础,可以再推测两人动员盟友的异同:如果拜登“圈地自萌”,与台日韩共组芯片四方联盟(CHIP4),希望强化盟友之间的协同,特朗普可能会更依赖关税、极限施压、恐吓等手段,胁迫盟友屈从。

当然,压制中国半导体发展是美国既定战略,拜登与特朗普其实谈不上路线之争,且如果11月11日起美方要求台积电、三星“暂时停供大陆所有AI客户7nm以下技术”消息为真,那么拜登似乎正在混合“特朗普风格”,瞄准先进技术下手,但逐步扩大打击面,也就是打出狙击与火力覆盖的组合拳:以前是以点对点实体名单制裁中企,这次则是直接划下红线。如果禁令最后彻底执行,中国大陆将有大量AI、GPU自研企业、车规芯片受影响,毕竟台积电、三星是目前全球少数具有先进制程代工能力的企业,中国相关企业的先进制程产能还是相当有限。

图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萤幕上显示的台积电公司标志,摄于2023年9月26日。(Reuters)

而不论7nm究竟禁不禁,“让制造业重回美国”都是特朗普重要的战略主轴,因此不论成效如何,特朗普可能会有以下两个政策倾向。

第一,让半导体完整产业链回归美国,也就是不仅制造回归,还有设计与封测,都要回到美国本土进行,改变半导体生产的地理分散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打造美国主导的反中供应链,不论难度有多高,特朗普可能希望把在中国的产业链拼图转移到美国,同时迫使链主企业剔除中国企业。

当然,这种脱钩断链、打关税战的强硬做法,虽会伤及中国企业,却也必然波及美国相关产业,且中国的市场规模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美国打压,甚至被倒逼推动半导体产业链本土化,以减少对于外国技术的依赖。因此这场博弈短期来看,恐怕难分胜负。

展望未来,半导体的全球竞争格局仍将顺著两个趋势演变:第一,美国和日本等传统半导体强国仍在某些场域领先,但中国、韩国等新兴国家的竞争压力不断上升;第二,晶圆代工、封装测试等领域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角色会持续提高。两大趋势彼此共振,注定了中美半导体之战的必然发生,以及后续竞争的此消彼涨、绵延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