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以物易物”贸易为何急速增加?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受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和美国金融制裁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始加强探索易货贸易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

近期,俄罗斯乌拉尔海关就与中国某企业成功签订了首个以物易物合同,该交易是在没有现金支付的情况下,通过等价商品交换的方式完成的,海关监管方式为“0130易货贸易”。

据了解,此前中国与其他国家就有成功的易货贸易案例,例如:2019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进行了价值近1.5亿美元的棕榈油交易,以建筑服务、自然资源产品和民用设备作为交换;2021年中国一家公司通过向伊朗出口价值200万美元的汽车零部件,换取了等值的开心果。易货贸易正逐渐发展成为跨境贸易的重要形式。

图为2024年10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BRICS)峰会与记者会面。(RU Host Photo Agency via REUTERS)

易货贸易的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晚期。在该时期,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氏族部落间及内部开始出现物品交换的行为,这标志着易货贸易的原始形态。在中国古代,易货贸易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汉代通过丝绸之路开展的易货贸易,将中国的丝绸及丝绸制品输送到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以换取当地的珍贵皮草、良驹等特产。

此后,大约自20世纪50年代起,现代易货贸易在美国崭露头角,并逐渐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得到推广,成为降低现金交易、提升销售额、减少库存积压、拓展新客户群以及开拓新市场的重要手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与易货贸易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现代易货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贸易的“两成”至“三成”是易货,全世界500强公司“八成”设有易货部门,英国47万家公司积极开展易货贸易,2016年度当代易货贸易额早已占全世界进出口总额的30%。

疫情前的“一带一路”建设期,是我国跨境易货贸易的高速增长期。彼时,新冠疫情叠加区域地缘政治冲突的扩散与升级,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并传导至生产消费环节,阻碍了各经济体复苏进程。跨境易货贸易作为一种贸易手段,在某些程度上保障了物资供应,抵御了供应链风险。例如,受制于美国等国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原有对外贸易渠道受到阻碍。因此,其财政部允许本国企业开展跨境易货贸易,从而确保国内物资供应稳定。此外,在美国主导的经济制裁框架下,与俄罗斯进行金融交易的巴基斯坦公司都被施加处罚,导致了巴基斯坦在获取相关生产物资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10月23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Masoud Pezeshkian)在喀山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Reuters)

为解决上述问题,2023年6月巴基斯坦宣布与俄罗斯、伊朗、阿富汗等国达成易货贸易协议,实现从俄罗斯进口原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小麦、钢铁等产品。此举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相关经济制裁,并保障其国内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同时,由于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菲律宾面临较大的原油进口压力,其国内舆论呼吁恢复东盟国家间的易货贸易,从马来西亚等国获得稳定的原油供给。因此,从相关国家的现实需求来看,发展跨境易货贸易存在其必要性与迫切性。

如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处于逆全球化、区域化甚至碎片化的时代。此前,大部分人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是易货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国家间关系友好、全球经济体之间合作甚于冲突,因此易货贸易能够更好地发展。但如今看来,随着国际经贸体系的变革、国际贸易壁垒的加深以及区域金融交易面临滞碍,易货贸易反而成为跨境贸易的有力途径。

一方面,易货贸易可以缓解甚至解决企业资金短缺和库存过剩的问题。近年来,各行各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经济挑战。中小企业尤其受到显著影响。库存积压、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正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易货平台得到解决。易货平台汇聚了国内外的供需讯息,帮助企业找到匹配的需求和资源。易货贸易的核心理念是“以你所拥有的换取你所需要的”。这种交易方式允许企业用其过剩的货物交换所需的物资,从而不仅减少了库存积压,也降低了对现金流的依赖。如今,易货通过互联网整合资源,有效解决了讯息流通不畅的问题,并突破了传统易货贸易的时间和地域限制。

应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乘包机于当地时间10月14日中午抵达伊斯兰堡努尔·汗机场,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并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另一方面,易货贸易可以是受制裁经济体的短时脱困之法。通过实施直接易货贸易,简化了结汇流程,减轻了汇率波动的风险,并有助于缓解物资短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例如,新冠疫情的冲击导致斯里兰卡的旅游业——该国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被迫暂停,外汇储备的不足使得斯里兰卡无法继续购买原油,进而导致2021年国内炼油厂停产,给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困难;同时,外汇储备的短缺也使得斯里兰卡无法偿还自2012年以来拖欠伊朗的2.5亿美元石油债务。

在伊朗方面,由于美国将茶叶纳入经济制裁的范畴,导致其茶叶进口量大幅减少,国内相关产品供应紧张。因此,双方在2021年签订了“茶叶-原油”易货贸易协议(the Oil-for-Tea Barter Arrangement),约定从2023年开始,斯里兰卡将使用锡兰茶(Ceylon Tea)与伊朗进行跨境易货贸易,以此来抵偿相关的石油欠款。这一举措缓解了双方所面临的经济困境,并实现了互利共赢。

实际上,以货易货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包括价值评估、需求匹配、信用风险等等,但尽管如此,它仍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寻求多样化合作和共同面对挑战的意愿。尽管现在以美元结算为主的金融体系仍然庞大和稳固,但越来越多的国家追求多元化的贸易结算方式也是事实。因此,全球贸易体系仍然有可能在易货贸易等多元化贸易方式的发展下变得更加公正、合理。

最终分析结论:

受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和美国金融制裁影响,跨境易货贸易正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形式。尽管以货易货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限制性,但就广大经济体的现实需求而言,仍存在其必要性与迫切性。同时,该贸易方式的广泛应用也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寻求多样化合作和共同面对挑战的意愿。

本文原载于2024年10月27日的安邦智库每日金融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