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驻日外交官:日本何以心理分裂?北京正“觊觎琉球”?
在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遭刺杀未遂震撼全美乃至全世界之前,美国国防部表示将首次在日本东北部青森县的三泽基地部署48架F-35A隐形战斗机,以与其重要盟友日本加强地区威慑力。此外,美军还将通过部署36架新型F-15战斗机取代48架即将退役的F-15战斗机来提升其在日本南部冲绳县嘉手纳基地的战力。五角大楼表示,美国战术飞机的现代化将在未来几年内与日本政府密切协调进行,并称此举是进一步加强美日同盟和促进印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努力的一部分。
美国在日本部署F-35A隐形战斗机,外界最直接的反应自然是台海问题。很多观点认为,作为二战战败国,受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制约,日本一直缺乏战略自主,因此在对华关系问题上,无法摆脱从属美国的局面,导致中日关系始终从属于日美关系。然而,在中国与美西方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本作为亚洲唯一的西方大国,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中国缓和与美西方关系最好的桥梁和管道。那么,中国对中日关系抱有怎样的想法?解开中日之间存在的误判误解,中国的方案又是什么?近期在中国国际政治领域逐渐变得热门的冲绳问题背后又存在着怎样的考量?
日前,《香港01》带着这些问题在九州大学大学院地球社会统合科学府举办国际问题研讨会上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项昊宇。项昊宇曾任中国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副处长、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政治处双边组长等职,对中国外交、中日关系、日本外交等研究领域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和独到见解。他经常作为嘉宾参加国际政论节目,也在大陆媒体发表国际关系相关文章。
在中国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上,项昊宇一开始便呈明看法。他认为,中日关系近年来起伏波折的根本原因是中日国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日本被中国超越,并处在国力衰退时期,这导致日本方面看待中国时,在心理上出现了失衡。中日力量对比的变化对于中日关系来说一种“结构性矛盾”,也是日本必须适应的历史过程。目前来看,日本短时期内还难以很好的适应中日力量对比出现的变化。他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目前,从国力对比上,中国显然超过日本非常多,这是宏观上的客观事实,也是导致日本方面心理失衡的主因,而微观上,比如国民收入水平、基层治理能力、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中日之间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是日本方面依然存有“优越感”的部分。这也造成了日本人在看待中国人和中国问题时出现了心理层面的“分裂”。
项昊宇表示,日本媒体的对华连篇累牍的“负能量”报道也放大日本社会对中国认识的扭曲。日本国内形成的舆论压力也往往绑架了执政党和日本政府对华的战略决策。选票至上的西方式民主下,很多政客不会从国家的利益出发看待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政治行为中往往充斥着选举的算计。很多日本政客对华表达强硬也是为了迎合国内选民的需求。这些都导致中日误解不断加深。而中国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中方已经多次分批邀请日本青少年、普通民众访华交流,用“眼见为实”向日本和日本民众展示真正的中国,给日本“心理适应的时间”。
近一段时间,中国与日本冲绳县地方交流频繁,不仅中方官员和学者频繁造访冲绳,包括县知事和副知事在内冲绳县地方政府官员先后访华。中国与冲绳之间的互动意味着什么,一时间日本舆论场议论纷纷。对于近期日本国内舆论关注的所谓北京“觊觎琉球”的问题,项昊宇认为,所谓“琉球问题”的产生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日本不能回避这段不光彩的侵略殖民历史。
改革开放后,中日经贸交流活跃,然而近期,中日之间的此类活动却逐渐冷却。新冠疫情之后,日本方面频频呼吁中方重启对日15天免签,但始终不能如愿。对此,项昊宇认为,由于中国与美西方关系紧张,中日的经贸人文交流也受到了冲击,可以认为对日免签问题是冲击产生的一种结果。这种情况下,在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中方接下来必然会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推进对日免签政策的重启。
此外,项昊宇还回应了关于日本学者访华时面临所谓“逮捕风险”的忧虑,他表示,中国是法治国家,有关部门的行动会按照中国法律进行,所谓“恣意逮捕”是西方舆论和很多不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揣测”,没有任何依据。只要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日本学者可以安心安全的在中国开展学术科研交流活动,中国一直欢迎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各国学者访问中国。
旅日资深媒体人海鸣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