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突围 可能要走日韩的老路

撰文: 杭子牙
出版:更新:

欧盟威胁已久的关税措施终究还是来了!欧盟委员会6月12日发表声明,对三家抽样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征收关税,税率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20%、上汽集团38.1%。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

欧盟委员会称,如果与中方的讨论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临时关税将从7月4日起引入。

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分别就此事进行回应,均表示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但考虑到中美对抗结构下欧洲对中国市场、技术和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一般认为,中国可能会以谈判交涉为主,不太可能作出对等回应。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惩罚性关税,欧盟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在欧盟之前,土耳其外长访华,中国还邀请他到疆区访问,可没想到,此君一回国,就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加征关税40%。另外,还有美国对华汽车进口加征关税100%。

没必要以受害者视角看待欧、美、土耳其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行为,好像人家又在联起手针对你似的,又祭出民族主义双刃剑漫天挥舞。就把它当成正常的贸易争端应对就行了。

反过来看,这其实说明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已经具有了强大的全球竞争力,连欧、美这样的传统汽车强国,也必须借助政府力量,通过关税手段,才能抵挡中国电动车崛起带来的颠覆性冲击。

当其它国家的产业太过强大,打不过对方,就搞关税战,建立贸易壁垒,是全世界的通行做法,咱们中国为保护本国产业也经常这样干。这是任何国家政府的理性选择,也是现代政府对本国产业的应当责任。WTO的最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仲裁、判决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跨国纠纷。

中国电动车品牌NIO2024年5月15日在上海车展发布新款电动车(Reuters)

那么,怎么应对这种局面呢?

政府层面的谈判交涉,或者通过对其他产业进行商业调查征收关税以实施报复,施压对方撤销或降低惩罚性关税是一个办法。从长期看,最关键的,还是要在产业层面,在企业层面,找到更有效应对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到海外市场地去建厂,融入当地市场和经济体系。

很多人注意到,日韩汽车产业当年经历的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崛起,凭借便宜、稳定、省油等特点,击败福特、通用等美国车企,大量出口美国,对美国本土汽车工业形成重大冲击。为此,美国的汽车工人疯狂抵制日货,还拿着锤子打砸日本汽车等。这种抵触情绪,让日本汽车出口一度陷入困境。日本是如何打破困局的呢?就一个办法:赴海外建厂。

通过到海外建厂,打破壁垒,日本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大国。数据统计,2023年,仅日本一家丰田,年度销量就超过1000万辆了,加上日产、本田、铃木等车企,日本汽车品牌全球总销量超过2000万辆,全球占比1/4,每卖出去4辆汽车,就有一辆是日本品牌。可日本本土只生产了800万辆,还有1700万辆,都是海外工厂生产的。

如今,即便在欧美市场,物美价廉又省油的日本汽车也是很多消费者的首选,更别说在其它发展中国家市场了。当然,在中国市场,因为复杂的市场、政治和集体心理等原因,加上中国电动车迅速崛起,日本汽车已经没落了。

抄日本作业崛起的韩国,现代起亚集团,在海外市场也是混得风生水起,年度销量突破7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丰田、大众。

所以,面临外界越来越严厉的关税措施,中国电动车怎么办?办法就是向日韩学习,走日韩的老路,到市场地去建厂,融入当地市场,融入当地经济体系。

政府的责任,是搞好与各地政府的关系,软硬兼施,为本国产业进入和扩大市场创造条件。不能像一些国家政府一样,因为空泛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敌对这个输出那个,弄得像个斗鸡一样,把关系搞砸,政治搞冷场,最后把市场也给搞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