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报复:从乌克兰取经?
4月1日以色列对于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一座建筑物的空袭,踩过了两道红线,让伊朗当局难以不作严厉报复。
第一道红线是这座建筑物的地点。虽然以色列方面拒绝承认被移平的建筑物是外交机构,但外界普遍认为该建筑为伊朗大使馆的领事部份,这无异于对伊朗领土发动攻击。
第二道红线是这次袭击中被杀的目标身份。遇害者中地位最高的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圣城军将领札赫迪(Mohammad Reza Zahedi),他多年经营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亲伊朗力量,是叙利亚内战中力保阿萨德政府执政的一大幕后功臣,与黎巴嫩真主党领袖素有深交。他的死亡对伊朗在叙、黎两国的部署有短期的直接打击。
苏莱曼尼事件的加强版
有分析认为,这是2020年特朗普下令在伊拉克击杀时任圣城军指挥官以来被刺杀的最高级别伊朗官员,指这次袭击是以色列版的“苏莱曼尼(Qassem Soleimani)事件”。在苏莱曼尼被杀后,当时的伊朗就不得不向伊拉克美军基地进行大规模导弹攻击作为报复(按:没有造成死亡)。但在局势紧张之中,伊朗方面却误将一架刚刚从德黑兰起飞开往基辅的乌克兰客机击落。
不过,此刻的情况其实并不只是“苏莱曼尼事件”的以色列版,而是“苏莱曼尼事件”的加强版。毕竟,无论是当年的美军,还是10月7日以来的多次以军袭击,也没有直接攻击会被伊朗视为领土范围的目标。
对于这次攻击的成功,不少分析认为以色列情报部门确实厉害,连伊朗革命卫队高层在哪一个特定地点和时间聚会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并能对该建筑物进行精准打击,被移平建筑物旁的加拿大大使馆,以至伊朗大使馆主建筑,也完好无缺。
然而,以色列的成功背后恐怕也有伊朗方面始料不及的因素。即使国际法没有特别针对一国的外国使馆被第三方国家攻击的法律保障,使馆通常也跟医院、学校一样受战争法保护;就算使馆范围内有人正在进行非外交性质的工作,这也是各国使馆的日常,否则以色列自己的驻外使馆岂不是也很容变成第三方攻击的合理目标?
这次遇害的革命卫队成员,大概就是以为使馆区属“安全地带”,因此就疏于提防--伊朗方面称袭击发生时,各人正准备一同享用当日斋戒月禁食结束后的开斋饭。岂料以色列狠下杀手起来,比美国还要不计后果。
目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和总统莱希(Ebrahim Raisi)已声言会进行报复。但问题是:如何报复?
报复的选项
直接打击以色列境内目标并不可取。因为这将会引发区内大战,甚至把美军直接卷入冲突,破坏今天拜登当局同内塔尼亚胡当局关系愈发紧张的“良好发展”。而伊朗当然也不会忘记,以色列是个被普遍认为拥有核武的国家。
借助黎巴嫩真主党去攻击以色列境内目标也不值得。真主党的十多万枚飞弹(当中包括有精准导引的)是伊朗针对以色列的战略保险,除非伊朗国体受到以色列攻击威胁,不应随便浪费掉。而真主党也不想看到处于长期经济困境和政治僵局的黎巴嫩因此卷入战争。
重启叙利亚、伊拉克亲伊朗武装组织对于美军基地的攻击,是一个可行选项。不过,虽然伊朗表明美国作为以色列的支持者“必须承担责任”,但重新攻击美军基地是本年1月约旦美军基地死亡袭击之前的常态,没有足够的“升级感”,也没有剑指以色列的针对性。而且,约旦袭击之后,拜登当局同伊朗方面也有“适可而止”的默契,前者炸了一番报复美军死亡之后便收手,后者则要求伊拉克武装停止对美军基地发动袭击。此刻,伊朗绝对没有理由要破坏这种得来不易的相对和平,再迫美国回应。(按:美方的联合国代表已公开警告伊朗不要攻击美军目标。)
鼓动也门胡塞武装(Houthis)发动更多针对红海航运和军舰的攻击,也是可行选项。但同样地,这种攻击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不会直接打击以色列,也没有升级冲突的阻吓性。而且,红海航运是国际利益所在,伊朗不宜直接插手。(按:胡塞3月23日的攻击就击中了一艘中国拥有的运油轮。)
伊朗还有一种“自我升级冲突”的方法。那就是加大浓缩铀的提炼份量和浓度,继续走近核武级别。不过,核武的价值往往是存而不用,从朝鲜变成实然核武国家,到俄罗斯在俄乌战争期间的核武口头威胁来看,其在“不用”之时的战略价值似乎非常有限,特别是在外界都看穿某拥核国并不会使用核武的前提下。这种手段显然难以改变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方向。
对伊朗最有利的报复手段,可能是像乌克兰攻击俄罗斯黑海舰队,以至俄罗斯境内炼油厂一样的“不对称战争”。经过两年的多次袭击之后,黑海舰队有三分之一船只受损或被毁;本年以来,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炼油厂的持续无人机袭击,已导致俄罗斯损失了大约14%的炼油产能(按:路透社数字)。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一场地面战,这些攻击不会改变战争大局,却不断加重俄罗斯的战争成本。
相较于乌克兰,伊朗发动针对以色列的“不对称战争”有两大优势。其一,伊朗与以色列并没有直接交战,无需讲究战争成败,只需增加以色列的战争成本和对以色列军事行动建立阻吓。其二,伊朗在中东两国有着大量亲伊武装,由他们去攻击以色列,可让伊朗更容易免除直接的责任,能够一方面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另一方面对以色列构成阻吓。
事实上,在伊朗大使馆遇袭前一天,以色列红海港口埃拉特(Eilat)已受到伊拉克伊斯兰反抗组织的自杀式无人机攻击,以色列海军最先进的萨尔(Sa’ar)6型护卫舰几乎被击中,最后无人机只击中了旁边的一个大型仓库建筑。
这一类攻击展现出区内亲伊朗武装的军事能力。无人机要从伊拉克飞到埃拉特进行精准攻击,至少要横越500公里以上的距离,而且要在未经侦察的情况下穿越约旦或沙特两国空域,难度与乌克兰无人机深入俄境数百公里打击炼油厂差不多。
军事分析也显示,伊朗方面对于以无人机攻击以色列军事目标“早有预谋”,大概两年前网上已经流传片段显示伊朗搭建起一个与埃拉特港口非常相似的样板进行攻击演练。这种演练有助提升自杀式无人机以视像定位攻击目标的能力。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以色列境内不同军事目标像此刻的俄罗斯炼油厂一般每隔几天就出现一轮爆炸,继哈马斯袭击之后再次打破以色列民众的安全感,这大概才能构成对以色列当局的一个有力的警告讯号。相较于伊朗直接攻击以色列,又或者透过真主党摆明车马的开火,对于这种不对称战争的攻击,以色列也有不再升级的可行选项,足以达成伊朗方面防止升级又构成阻吓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