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前幕僚港大对谈:美国人开始忘记香港是特别的
拜登前幕僚季浩豊(Frank Jannuzi)本周四(28日)出席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CCCW)的炉边会谈,畅谈中美关系的发展、拜登与特朗普对中国政策的差异。他指出,华府对香港国家安全法很可能仍处于“观望模式”(wait-and-see mode)。他认为香港需要保持其特殊性,展现对不同信仰和观念的包容性,让美国人相信香港与中国其他地方的不同。
美国智库“梅琳和麦克曼斯菲德基金会”(The Maureen and Mike Mansfield Foundation)会长季浩豊当天下午出席由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主持的会谈。现场有许多学者、商贸界人士出席,向季浩豊就中美关系走势、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等发问。
季浩豊曾担任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东亚政策主任,是拜登任参议员时期的主要慕僚,聚焦美国与东亚外交关系及安全、政治、经济和人权等议题。他至今仍是民主党内颇具影响力的对华政策专家。
当天下午会谈刚刚开始,季浩豊便穿插标准的普通话发言:“第一次(来香港)是1984年,那个时候是留学生在那个北京外国语学院。”令不少台下观众惊讶,他称,首次访港时英国殖民地与中国大陆之间“非常戏剧性”的对比令他印象深刻。
香港需让美国人相信其独特性
季浩豊指出,自那以后他曾十多次访问香港,他说香港仍然是美国了解中国其他地区的 “宝贵桥梁”。他认为,“香港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继续庆祝使香港与众不同的一切。”对不同信仰、性取向、观念等的包容性,就之进行热烈的辩论,这些是香港“需要锻炼的肌肉”。
会谈期间,有观众提出香港与中国的名字在华府愈发成为一种禁忌,以致于在国会针对香港的重要游说、政策说明工作都无以为继。季浩豊回应称:“我很难过很多(美国)人未能对香港和中国大陆加以区分,很不幸的是美国人开始忘记香港是特别的。”他指,大多数美国人不会持续性的关注香港议题,也不理解基本法、一国两制等复杂体系,因此香港在中美紧张关系下也难逃其后果。
他表示尽管不能代表美国政府,但从官方对国安法的初期回应来看,华府仍在观望国安法具体将如何实施,等到有实际案例后,才能评估法案对香港的影响。他称,自他任职拜登幕僚、香港刚刚回归后起至今,拜登“始终忠实于香港的特殊性”,并维持香港在美国法律中的的“特殊地位”。
现场观众抛出尖锐问题,指美国虽常以人权、价值观为依据决定对华取态,但对越南、对墨西哥等过却显示出双重标准。
季浩豊表示,中美之间的冲突并非源于价值观或体质上的差异,而是权力的问题。“美国喜欢当第一,我们不想让任何人超越我们。”他指,1980到1990年代日本的崛起下美国采取了压制性政策,2000年以后便轮到中国。“我们就像开着法拉利的美国人,看见中国人开着比亚迪超车,心想那是谁......美国人就是会争第一的人。”
美国全球主义已死
在贸易问题上,季浩豊坦言,“在目前的美国,全球主义已经死了。全球化还是真实的。”他指美国已经没有任何一个派别还在推动自由贸易,而这是由于美国自身的问题所引起。
“即便中国遵守世贸组织的每一个规则,美国仍会对市场自由化感到不安。”他以民主党政治明星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为例,表示她反对贸易自由化,原因并非想要惩罚中国或日本,“她知道在美国,如果你丢掉工作,你同时也丢掉了医保,你让你自己和家人都陷入财务灾难。”而这是美国国内的结构性问题和政治问题,“中国和香港对此都无能为力。”
前总统特朗普2016年竞选时以反全球化为重要竞选纲领,保护国内制造业,上台后更对华实施“脱钩”,而拜登政府则主张更温和的“去风险化”。季浩豊指,11月的大选会再次提现出美国对这一问题的判断。
特朗普对华政策更难以预测
在会后接受《香港01》采访时,季浩豊称无论谁当选,中美紧张关系都不会改变,惟特朗普政策取态更难以预测,而拜登则很可能维持目前对华缓和关系的政策。“特朗普的态度无法预测,他的决定取决于他个人能否获利,取决于哪一方给他更好的方案。如果特朗普去到台湾,台湾提出要给三家酒店,到北京,北京说给在北、上、广、深给他五家酒店,他就会选择(支持)北京。”
季浩豊对特朗普给美国政治、尤其是共和党带来的混乱感到无奈,认为共和党需要时间重新修正。他笑言,如果特朗普当选,“或者我来香港寻求政治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