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石油设施接连被炸 普京需要当心乌克兰的力量投射
3月17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投票结束,在没有任何有力竞争者的背景下,普京(Vladimir Putin)以超过87%打破个人历史记录的得票率和超过74%打破1991年以来记录的投票率赢得六年任期。虽然已故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尼(Alexei Navalny)死前发动的“中午反普京”运动在俄罗斯各地吸引到不少民众在最后投票日中午到票站投“抗议票”,不过从选举整体结果来看,普京的执政地位可算是史无前例的稳固。
在乌克兰战场上,俄军无疑取得了主动权,特别针对2月中失守的乌东阿夫季夫卡(Avdiivka)一线往西推进,也持续向乌克兰发动远程攻击,继续耗损其在美国军援停滞之际的防空力量。
然而,乌克兰在2024年的危局之中,也采取了一种以无人机为基础的“力量投射”攻势,集中攻击俄罗斯境内的石油设施。就在3月16至17日之交的夜晚,乌克兰就以无人机打击了直临亚速海和黑海的克拉斯诺达尔(Krasnodar Krai)一处炼油厂。
此前,在3月12至13日之交,乌克兰也打击了梁赞州(Ryazan,离乌克兰边境400余公里)、接近圣彼得堡的基里希(Kirishi,离乌克兰边境近800公里)、下诺夫哥罗得州(Nizhny Novgorod,离乌克兰边境近700公里)等多个地点的炼油厂。其中,梁赞州和基里希的炼油厂分别为俄罗斯第七大和第二大,而下诺夫哥罗得州的炼油厂则占俄罗斯原油提炼量的6%。路透社报道,后者的生产有一半受损。根据彭博社的计算,此轮攻击导致俄罗斯12%的炼油产能停产。
在16日,乌克兰也打击了萨马拉州(Samara Oblast)的三家炼油厂,三家产能总计相当于俄罗斯全国的10%。
本年以来,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石油设施的攻击极为密集,以下大约整理一些相关攻击的具体时间和地点:1月9日(奥廖尔州)、1月18日(圣彼得堡)、1月19日(布扬斯克州)、1月21日(列宁格勒州)、1月25日(克拉斯诺达尔)、2月3日(伏尔加格勒州)、2月9日(克拉斯诺达尔)、2月15日(库尔斯克州)、3月5日(别尔哥罗得州)、3月10日(库尔斯克州)等等。
根据CNBC的报道,一家美国得州石油提炼相关市场分析企业的主管表示,本年以来已经有相当于25%的俄罗斯炼油产能的设施受到攻击(按:受到攻击不代表停产),而有高达50%的俄罗斯炼油产能都在乌克兰的无人机攻击范围之内。
乌克兰发动此类攻击的战略目标,是要加强自己在俄乌消耗战上的相对地位。俄乌战争的主战场,一直在于乌克兰的国土之上,乌克兰自然为战争付出远比俄罗斯沉重的代价。由于乌克兰没有办法在地面前线推进,以将消耗战扭转成机动战,其唯一能加大俄罗斯战争消耗的方法就是将战线扩大至乌克兰国土范围之外。
俄罗斯黑海舰队如今已有近三分之一船舰受损或被毁。乌克兰近日也似乎展开了对摩尔多瓦(Moldova)境内亲俄分离主义者控制的德涅斯特河左岸(Transnistria)的攻击。连远在非洲之角的苏丹,乌克兰也有派出特种部队帮助政府军削弱在当地支持内战另一派的瓦格纳集团(Wagner Group)势力。
攻击俄罗斯境内的石油设施,正是这个扩大消耗战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从近月的攻击来看,俄罗斯还没有找到有效抵抗这种无人机攻击的方法。因此,乌克兰的军事力量依然有持续投射到俄罗斯境内的能力。
集中攻击石油设施(而非其他基建、军事目标或工业目标),对于乌克兰而言,更是一种针对西方军援的政治施压。对于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西方的目标一直是要保存俄罗斯的出口量,却压低俄罗斯的收入,因此才有西方的石油限价令。如果俄罗斯石油出口受阻,全球能源价格再升,对于欧洲经济和美国大选都会有各方执政者都不想看到的冲击。
乌克兰的持续攻击长远能否影响俄罗斯石油出口尚是未知之数--俄罗斯《生意人报》(Kommersant)3月13日报道称乌克兰1月25日攻击过的克拉斯诺达尔炼油厂还未能恢复生产--但无论如何也是一个提示西方的重要讯号。也就是说,如果西方军援持续不足,乌克兰只能无所不用其极的在不同层面争取战争优势,欧美盟友的利益将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