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宪法下天皇能否自主的问题

撰文: 来稿文章
出版:更新:

“象征”只是个别社会“社化过程”中的衍生物,而非普世真理。由于“象征”一词充满了不确定性,宪法下赋予天皇的角色,必然随著时代、国力和信念各方面的转变,其论述变化的幅度必然出现更大的弹性。

(本文为投稿,稿件可电邮至01philosubmit@gmail.com;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01哲学立场。)

日本放送协会(NHK) 去年7月首次报导,现年82岁的明仁天皇有意“退位”,并传位现年56岁的皇太子德仁。然而,负责皇室事务的政府部门宫内厅表态否认,首相安倍晋三以及官房长官菅义伟对“天皇退位”的传闻,并无任何回应。同年8月上旬,传闻渐趋明朗。宫内厅于8月8日下午3时播放天皇对“履行象征天皇”一事,向国民提出个人想法,视频广播长约十分钟。从视频的内容来看,天皇并没有明确谈及“退位”及“相关的流程表”,只是反复提及“高龄”、“体力”以及“健康”等字眼, 给予公众有强烈“不能履行象征天皇”的暗示。如果单纯以“能否履行象征天皇”的表示解读成“退位”的绝对意义,这样的解读也许与事实仍有一段距离,要拉近这段距离,只有从明仁天皇的广播讲稿入手。

国际媒体对于“天皇退位”的分析,众说纷纭,主要论述大概围绕以下两个方向:一说天皇已到杖朝之年,健康和体力不足以应付公务及外访工作,希望可以放下“象征天皇”的公务;另一说则认为天皇意欲放下“象征性的公务”,是针对安倍修宪不满的回应,有历史学者认为“天皇更替之时正是全体内阁总辞之时”,并引用大正元年(1912)的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昭和二年(1927)的第一次若槻内阁以及平成元年(1989)的宇野内阁,三次全体内阁解散的史实作为论据,尤为注目。然而,读者有否发现国际媒体对于是次广播,大多聚焦报导明仁天皇“退位”的原因,却忽略了对广播讲稿的分析。事实上,明仁天皇的讲稿对于“退位”一词只字不提,如果只从“退位”的方向解读,似乎未必能够准确把握是次广播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再次审视讲稿中的蛛丝马迹。

 

笔者发现该讲稿有一特点,就是明仁天皇每次提到“天皇”一词,紧随前后出现的几乎都是“象征”一词,在短短十分钟的讲稿,“象征”一词竟然出现七次之多,而且明仁天皇对于“象征”一词,清晰表达了意味深长的想法,他在讲稿指出“即位以来,我在履行国事行为的同时,关于日本国宪法下被定位为象征天皇的理想状态,每天都在摸索中度过”,换言之“象征”一词的意义,极其重要的同时又极其含糊不清。

 

“象征”一词,源自于日本战后的《日本国宪法》对天皇的描述。根据美国盟军驻日总司令主导撰写的《日本国宪法》,战后天皇的法定地位,如《日本国宪法第一条》所言:“天皇是日本国象征,及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其地位基于主权所在之日本国民的总意”。即天皇的法定地位,本质上既源于美国赋予的战后宪法,同时又是出自拥有主权的日本国民。可见战后,天皇在法律地位方面,并无任何自主性,这样就可以解释天皇的广播为什么没有使用“退位” 一词,因为“退位”理应由一个有自主性的君主来决定,一个没有自主性的君主宣布“退位”的话,那是不可思议的;同样,既然宪法上说明天皇的地位来自拥有主权的日本国民,这就不难理解明仁天皇恳切请求国民理解,放下“象征天皇的公务”了。

 

《日本国宪法第一条》除了提及天皇的法定地位外,还有描述天皇的法定角色,即天皇既是日本国的象征,也是日本国民族统合的象征。“象征”一词在宪法第一条出现两次,可见意义重大,然而“象征”到底是甚么意思?当代有份参与宪法翻译的白洲次郎,指唯一清楚记得“天皇是国家的象征”的该条英语原文。当日有语带京都方言的翻译官问他英语symbol(象征)是甚么意思,他便从身旁的日英辞典查出“象征”这个汉字,因而直译成“象征”一词,可见白州缺乏对其意涵的演绎。由于“象征”的意涵,极富流动性,现代不同范畴的知识份子,演绎可谓大相径庭。有意见指出“象征”是一种视觉上的影像或符号,用以表达普世真理的深层暗示;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人类文明利用“象征”,表达特别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以及代表该独特文明等领域。因此“象征”带出的意义往往仰赖于个别的文化背景,而不是“象征”本身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象征”只是个别社会“社化过程”中的衍生物,而非普世真理。由于“象征”一词充满了不确定性,宪法下赋予天皇的角色,必然随著时代、国力和信念各方面的转变,其论述变化的幅度必然出现更大的弹性。2014年安倍政府修改了《日本国宪法第九条》,并作出全新的诠释,是次举动说明了“象征天皇制”同样也可以随著时局的转变,有著崭新的演绎。

 

宪法的语意让天皇处于一个“既无法自主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位置当中,因此媒体将明仁天皇恳请国民理解而“放下象征天皇的公务”演译成“天皇退位”,明显与明仁天皇广播的主旨大有异趣。笔者认为,单纯将广播视为发表“退位”意图的演讲,这种论述假定了宪法给予天皇的自主性;然而宪法下天皇的地位,却处于不能自主的状态,与其说明仁天皇透过广播暗示退位,不如说明仁天皇透过广播,恳请国民让他放下“仍在摸索中度过”的“象征天皇的公务”,还他一个能够自主的晚年;另外,广播亦同时反映“和平宪法”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天皇既然“无法自主且充满不确定性”,宪法下天皇角色的论述,便有极大的诠释空间。正如当代哲学家谷川彻三曾担心各派势力为了争夺权势,企图利用或批判天皇作为他们的政治筹码,因而在其著作《生涯一书生》中<有关天皇制的态度>一文主张改变国体以“堵住利用天皇权威、尤其恶用天皇权威的道路”,避免将来有人再次利用天皇制,为国内外带来重大的安全威胁,谷正彻三这种划时代的想法,的确有先见之明。

作者:萧浩明(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博士二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