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马利:手持结他武装起义的自由斗士 (02/06)

撰文: 胡雅雯
出版:更新:

作者|致宁

今日是传奇音乐人鲍勃.马利(Bob Marley)诞辰七十四周年。他是牙买加的民族灵魂,一生将加勒比海岛国的雷鬼乐(Reggae)传遍世界,被誉为第三世界的首位国际巨星,绝对是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流行文化符号。他是“手持结他武装起义的自由斗士”,用音乐宣扬博爱与自由,为第三世界的人民赋权。他毕生对抗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就如〈One Drop〉中唱道:“反抗各种‘主义’与‘割裂’”(fighting against ism and scism),盼望以音乐超越世间种种偏见与仇恨。

〈One Drop〉出自鲍勃.马利1979年的专辑Survival

九英里的音乐之路

1945年,Bob Marley生于牙买加圣安娜区名为“九英里”(Nine Mile)的穷乡村。他的父亲是来自英国萨西克斯郡的白人军人,母亲是当地非裔黑人。两人结婚时,父亲已经六十岁了,而母亲还是个十八岁的妙龄少女。父亲声称自己是皇家海军队长,在牙买加负责管理森林。碍于种族关系,Bob Marley鲜少和生父相见,十岁时父亲就因病离世。Marley自小就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

在当时的社会,白人固然歧视有色人种,而Marley因为“不够黑”,也受到黑人的拒绝。对于自己是黑白混血儿这回事,他是这样想的:

我的父亲是白人,我的母亲是黑人,他们就叫我混种(half-caste)。好吧,我不站在任何人的一边,我不站在黑人一边,也不站在白人那边,我站在上帝的一边……那个创造我,使我由黑人和白人所生的上帝。
Bob Marley

成长的辛酸经历并没有击溃他对世界的信心,反而驱使他日后更坚持世界大同的信仰。

在九英里,Marley和Neville Livingston相识,并以音乐取乐。Livingston就是日后著名乐队“Bob Marley and the Wailers”的鼓手Bunny Wailer。当年还未有雷鬼乐,他们玩的音乐叫做Mento,即一种牙买加的民谣,也算是当地音乐类型的鼻祖,融合了美国和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

十二岁那年,Marley与母亲离开乡村,搬到京斯敦(Kingston)的贫民窟Trenchtown,生活相当艰难,也希望终有一天能脱贫。Trenchtown的孩子白天赤脚通街跑,夜里就饿著肚子睡觉。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唯独音乐使少年Marley寻回生命的热情。〈Trenchtown rock〉就有段著名的歌词:

音乐有一样东西是好的,就是当它敲打时,你不会感到痛楚所以用音乐敲打我吧,敲打我吧 One good thing about music,when it hits you feel no painSo hit me with music,hit me with music

生活是连绵的敲凿,太多阻挡和粉碎,而音乐的敲打却是温柔的。在贫民窟的Bob Marley即将要用音乐带来的冲击,展开一场温柔的革命。

Bob Marley与痛哭者的呐喊

十六岁的Bob Marley就发表了处女作〈Judge Not〉。当时他和另一位歌手Desmond Dekker一起做焊接工。Marley心想别人能录唱片,我也可以啊,然后满怀志气走进录音室,用青涩的歌喉,唱一首不为世界折腰的歌:

不要论断人先评论一下你自己吧不要论断人假如你未预备好接受上帝的审判 生命的道路总是摇摇晃晃有天或许你也会跌倒所以当你对我说三道四的时候当心他人也在论断你 Judge notBefore you judge yourself.Judge notIf you're not ready for judgement. The road of life is rockingAnd you may stumble too.So while you talk about me,someone else is judging you.

如果说这首歌道出Bob Marley的初心的话,那就是对世界包容的胸襟,以及勇于挑战世俗眼光的志气。这位少年当时还叫做“Robert Marley”,制作人Leslie Kong认为名字不够响亮,就建议他起用“Bob Marley”做艺名。一个传奇的名字就此诞生。

Bob Marley初出道的第一张碟并不好卖。他后来想到与朋友组乐队,就与儿时玩伴Bunny Wailer,联同结他手Peter Tosh组成了“鲍勃・马利与痛哭的人”(Bob Marley and the Wailers)。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在Trenchtown日夜练习,一个很多痛哭者生活的地方。乐队由1965年第一张《The Wailing Wailers》,一直合作直至1974年解散。三人阵容的最后一张唱片《Burnin'》就有一首抗争名曲〈Get Up, Stand Up〉:

起来吧,站起身吧捍卫你自己的权利!起来吧,站起身吧不要放弃战斗! Get up, stand up, stand up for your rights!Get up, stand up, don't give up the fight!

此曲为当时对抗殖民主义的斗士呐喊助威,今日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抗争标语。乐队时期,Bob Marley与队友不断摸索不同音乐,日渐发展出雷鬼乐风格,也铺垫好他其后的成名之路。

雷鬼乐:救赎灵魂之歌

到底甚么是雷鬼乐(Reggae)呢?从音乐史来说,雷鬼是由节奏较快的牙买加乐风Ska和Rocksteady演变而成。简单而言,牙买加音乐独特的节拍,就是西方流行节拍的反题(antithesis),即将重拍放在反拍(offbeats)。雷鬼乐的节奏由贝斯手和鼓手主导,通常把第一拍漏掉不弹(技术腔叫做“one drop rhythm”,文首引用的歌曲One Drop就是讲这种节拍),从而突显歌曲的反拍。

从社会历史角度来说,1962年牙买加独立以来,人民一直想要代表自己民族的音乐。牙买加人也意识到,独立后民生并没有立刻改善,很多穷人就聚集在城市的贫民窟。这些贫民地区就是新音乐的温床:一种节拍较慢的Rocksteady,即是雷鬼乐。

这种叹慢板的音乐脱胎自加勒比温暖怡人的阳光气候,尤其受当地吸食大麻的文化影响。Bob Marley信仰的拉斯塔法里教(Rastafari),就主张吸食大麻是奉行圣经教训,譬如在King James版本的创世纪就有句“thou shalt eat the herb of the field”。他们抽大麻并非为了get high,而是一种进入神圣境界的宗教仪式。而雷鬼乐也日渐成为拉斯塔法里教运动的音乐。

拉斯塔法里教徒视非洲为世界中心,又将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视为耶稣转世。Bob Marley的歌词经常出现“Jah”一字,例如〈Exodus〉就不断重复“movement of Jah people!”,所谓“Jah”就是教徒对塞拉西一世的尊称, 源自圣经记载的上帝之名耶和华(Jahweh)的简称。信仰的灵性力量,是一路支持Bob Marley高唱自由之歌的泉源。

生命中最后的救赎之歌

Marley生命中最后一首单曲,“救赎之歌”〈Redemption Song〉就总结了他一生歌颂的主题:自由与救赎。创作此曲时,Marley已经确诊患上癌症,他的歌曲也转向死亡的主题。人生最后一段路只能孤独面对,最后的救赎之歌也只剩下一把原声结他和歌声,像一首民谣多于雷鬼乐曲,洗尽铅尘的嗓音唱著:

把你自己从精神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吧除了你自己,无人能解救你的心灵……所以你会跟我一同唱这些自由之歌吗?因为我留下来的就只有救赎的歌 Emancipate yourself from mental slaveryNone but our self can free our mind…Won't you help to sing,These songs of freedom?'Cause all I ever had,Redemption songs

“把你自己从精神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吧”,这就如同康德在〈何谓启蒙〉中大声疾呼的“要勇于运用你自己的理性”。Bob Marley的音乐,也启蒙了一代又一代为自由奋斗的人们。

1981年5月, Bob Marley因癌症恶化病逝,年仅三十六岁。他留下的雷鬼乐精神将长留人间,直到永远。

《01哲学》,哲学入门,深入浅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逻辑。立即下载《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