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吕雅:超现实的自由颂歌

撰文: 01哲学团队
出版:更新:

提起超现实主义,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达利(Salvador Dalí),但要论到宣布这个艺术流派诞生的一刻,则要数布列东(André Breton)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今天生日的艾吕雅(Paul Éluard),就是追随著布列东的其中一位诗人。

撰文|01哲学团队

 

法国著名超现实主义诗人、社会活动家保尔.艾吕雅(Paul Éluard)生于1895年的今天。在他16岁那年,他不幸地患上结核病,被迫住院治疗。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在医院认识一名年轻的俄国女孩。自那时起,他们成了形影不离、青梅竹马的好友,即使两人回国后,仍保持书信往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时期士兵在战壕中对抗敌人,不幸的诗人则躺在医院对抗病魔。诗人的父母甚为爱护自己的儿子,时常来探望他,不过却对他的青梅竹马似乎没有甚么好感。

 

保尔.艾吕雅(Paul Éluard)


诗人的青梅竹马是一个非常坚定和聪明的女孩,她知道若要跟诗人在一起,肯定首先要说服诗人的父母。她最后如愿以偿,历经千辛万苦由俄国跑到法国,并于1918年和诗人结婚。数月后,她为诗人生了一个女儿。如果故事就此结束,应该是一个美满的故事,但在1928年,他与妻子“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忙碌”,稍后通过朋友的介绍,又开始了另一段婚姻。在1930年代,诗人达到了创作生涯的高峰,他与安德烈.布列东(André Breton)一起成了超现实主义者,后来在二次大战的法国沦陷期间,又重新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坦白说,艾吕雅非常勇敢,因为在和平时期当共产主义者当然没有甚么问题,但诗人选择在反共的纳粹德国,与亲德的贝当(Philippe Pétain)傀儡政权治下选择当共产主义者,应该没有多少人做到。

 

安德烈.布列东(André Breton)

战后诗人仍然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跟当时的哲学家沙特一样,他支持苏联斯大林政权的铁腕统治。诗人死后,法国共产党替他举行了葬礼,亦有不少市民自发扶灵,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肯定了诗人的贡献。

 

超现实的自由颂歌

1924年,布列东、艾吕雅等人发表了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正式宣布超现实主义诞生,并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派别。普遍认为超现实主义的兴起,其中一个基础是受精神分析影响。佛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指出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尚存在一大片无意识领域。人们能够在梦境、白日梦或口误当中都能够窥见无意识领域的存在。而超现实主义在创作时,就企图抛弃日常人们的逻辑理性思维,诉诸无意识,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

 

佛洛伊德:梦的解析 (05/06)

精神分析—— 一门新科学

佛洛伊德怎样看艺术:从“达文西对童年的回忆”说起

【精神分析引论】佛洛伊德:焦虑作为一种精神官能症状态

 

所以超现实主义提出一种名为“自动写作”(automatic drawing)的技巧,他们运用各种方法,使自己进入半醒半睡的、迷糊与恍惚的精神状态,让无意识带领作家写作。所以,常人经常觉得超现实主义者是一班古灵精怪、时而发狂的人。事实上,超现实主义其实不是甚么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东西。事实上古人一早就认为诗人作诗时会陷入一种“神圣的疯狂”;在早期的浪漫主义者之中,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就服用鸦片和药物,试图驱逐理智,以达到模糊写作的状态。超现实主义者也尝试进入自己的内心,发挖出各种诗意与玄虚的无意识意象。

尽管超现实主义者大多重视无意识意象,不过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倒也很清醒。艾吕雅1942年的作品《自由》(Liberté)便是很好的例子。诗人在诗中不断表示自己在不同的地方写上某个名字,而且地点和地点之间完全没有连贯的、过渡的逻辑,诗人仿佛不断在一个地方写上某个名字后,瞬间又跳去另一个地方,诗人视角转变之快,令读者完全不能跟上。到底那个名字是什么﹖是女神呢﹖诗人在全诗的结尾处给出了答案︰自由。

 

艾吕雅《自由》(Liberté)

 

 

《01哲学》,哲学入门,深入浅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逻辑。
立即下载《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