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闻】《Bullshit Jobs》作者、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离世

撰文: 唐晋滨
出版:更新:

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Rolfe Graeber)9月2日于意大利威尼斯一所医院离世,享年59岁。提起格雷伯,大家可能一时记不起这个名字,但他参与的政治运动与他写过的著作,你大概会有听过。

大卫・格雷伯(David Rolfe Graeber, 1961.2.12 ~ 2020.9.2)(Wikimedia Commons)

街头上的人类学家

格雷伯早年研究非洲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他曾到当地作田野考察,写成一部关于该地的魔法、奴隶制度与政治的博士论文,往后他有再以马达加斯加为题著书。除了传统的学术著作外,格雷伯后期开始写更面向大众的书,题材更广泛,2011年的畅销书《债的历史:从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负债时代》(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探讨债的道德问题与全球化问题,从货币出现之前的人类历史,一直讲到当今的不稳的全球金融经济。

《债的历史:从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负债时代》(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Melville House)

2013年格雷伯写成了《为什么上街头?新公民运动的历史、危机和进程》(The Democracy Project: A History, A Crisis, A Movement)一书,格雷伯作为批判资本主义与官僚主义的人类学学者,同时亦是活跃于抗争街头的无政府主义者。《为什么上街头?》不只是民主与社会运动的理论,亦是出于他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年来格雷柏参与过大大小小的抗争行动,从抗议世界经济论坛到争取外来移民权利都有,格雷伯更是占领华尔街运动(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最早的发起人与组织者,“我们是 99%”(We are the 99 percent)这响亮的口号,被认定为出自他手笔,可是他本人称口号是他与众人集体创作的成果。

2007年格雷伯于纽约联合广场的争取外来移民权利运动现场(Wikimedia Commons: Thomas Altfather Good)

狗屁工作泛滥的世界

可是要数格雷伯最为人所知的书,是他的上一部作品《Bullshit Jobs : A Theory》(中文版的书名为《40%的工作没意义,为什么还抢著做?论狗屁工作的出现与劳动价值的再思》),此书曾登上亚马逊经济类畅销书的第一位。

《Bullshit Jobs》的成书过程跟格雷伯的其他著作不太一样。事缘政论杂志《STRIKE!》邀请格雷伯写一篇富争议性的文章,他就从自己过往思考中选了一个课题,写成〈论狗屁工作现象:工作的怒吼〉(On the Phenomenon of Bullshit Jobs: A Work Rant),猛烈地批评世界上充斥著大量对社会与员工自身都毫无意义的工作。文章刊出之后反应极为热烈,相较于因自己的职业被批评而感到被冒犯,更多读者深感认同,纷纷寄信给格雷伯,分享自己的狗屁工作经验。格雷伯以他人类学的专业整理这批第一手资料(有需要时更进一步跟来信者访谈),将文章扩写成《Bullshit Jobs》一书,他认为此书其实是一部集体创作的著作。

《Bullshit Jobs : A Theory》(Simon & Schuster)

何谓狗屁工作?格雷伯作了以下定义:完全无谓、不必要或有所危害,连受雇者都没办法讲出这份职务凭什么存在,但基于雇佣关系的条件,却又觉得有必要假装其实不然,这种有支薪的雇佣类型就叫狗屁工作。

我们或许会惊讶,不少被视为专业、待遇优渥的工种,都被格雷伯列入狗屁工作的行列:企业法律顾问、税务律师、学院与医疗行政、人力资源与公共关系行业等等。格雷伯按职业的“狗屁”、无意义的性质,归为五种新的工种类别:帮闲(flunky)、打手(goon)、补漏人(duct taper)、打勾人(box ticker)与任务大师(taskmaster)。

格雷伯如此激进地否定这些工种,他称背后有各国的统计数据支持,大概有40%的在职者认为自己正在从事狗屁工作。加上大量读者来信分享自己的经验,使他得以主张狗屁工作在当今是普遍的现象。狗屁工作的劳动者要长期假装在工作,并对工作毫无认同感,这些工作不单对社会毫无贡献,反而对社会与个人的精神都有害。其后格雷伯将狗屁工作的批判延伸到环保的领域,认为我们要正视不必要的建造与基建项目以及商品的计划性报废(planned obsolescence),都正造成环境破坏。

就在几天前的8月28日,格雷柏于 YouTube 上表示自己已经完成关于国王(kings)的书,并计划准备另一部关于海盗、“更有趣的”书。如今我们已无缘读到这部构思中的书,但仍然可以期待他那部已完成的最后遗作。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