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上帝之死 - EP60

撰文: 01哲学团队
出版:更新:

(上篇:尼采:酒神和太阳神 - EP59

上帝已死

在西方历史,上帝一直都同时是宗教家、道德家与哲学家的真理保证者。上帝是宗教信仰、道德价值与理性知识的根据,上帝是一切价值的终极保证。然而哥白尼提出“日心地动说”(Heliocentrism),及后达尔文发表进化论,作为信仰之根据的上帝就被宣布死亡;康德发表三大批判,把上帝逐出理性的领域,上帝被赶到道德的领域去,作为理性知识之根据的上帝被宣布死亡;最后尼采把上帝占有的仅一小块立足之地也抽走,作为道德价值之根据的上帝被宣布死亡。可以说是尼采给予上帝最后一击:“上帝死了!”尼采借一个疯子之口宣布上帝全面死亡。凶手是谁?那疯子回答︰“是我们杀死了上帝!”

如果是人类杀死了上帝,那必定是因为我们已经不需要上帝了,或上帝正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上帝的全面死亡肯定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尼采预见在上帝死后,人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一种自我肯定、能自己创造价值的状态。上帝死了,人类的所有价值都呈现真空状态。尼采指出,人们要面对丧失既有价值之后所陷入的虚无主义(nihilism)。

康德发表的三大批判把上帝逐出理性领域,上帝被赶到道德的领域去,作为理性知识之根据的上帝被宣布死亡。(连结)

甚么是虚无主义﹖尼采指出虚无主义就是最高价值之丧失,人生缺乏目的,没有谁可以对目的论的问题作回答!面对如此困境,意志薄弱的人可能会感到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现代人普遍被这种悲观与紧张感折磨得不似人形,他们或会选择以忙碌工作以逃避,或选择融入群众之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屈从于整个社会的普遍法规,掩盖自己的不安。这就是尼采所言的“消极的虚无主义”。

尼采认为现代人面对这困境,感到有心无力,唯有颓废起来。他认为要克服“消极的虚无主义”,就需要“积极的虚无主义”。“积极的虚无主义”是对“消极的虚无主义”的超越。尼采提出“积极的虚无主义”,认为从根本上说来,一切价值都是虚妄,我们有甚么理由假定有一些既定的,如同上帝般的最高价值存在呢﹖尼采认为要克服“消极的虚无主义”,人们一方面需要否定过去的一切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再重新评估一切的价值。

重估一切价值

“重新评估一切价值”(revaluation of all values)是尼采《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一书的副标题。尼采认为人们在达到以自己的力量去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之前,需要经历一段痛苦的虚无主义阶段,如此人们才会醒觉。尼采指出旧的价值已经被打碎,这亦是对自我力量的肯定。尼采的另一本著作《偶像的黄昏》(Twilight of the Idols)的副标题是“如何用铁锤从事哲学”(How to Philosophize with a Hammer),意指把西方历史上不少被当作价值基础的观念视为偶像,要通通打碎。

康德发表的三大批判把上帝逐出理性领域,上帝被赶到道德的领域去,作为理性知识之根据的上帝被宣布死亡。(连结)

甚么是虚无主义﹖尼采指出虚无主义就是最高价值之丧失,人生缺乏目的,没有谁可以对目的论的问题作回答!面对如此困境,意志薄弱的人可能会感到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现代人普遍被这种悲观与紧张感折磨得不似人形,他们或会选择以忙碌工作以逃避,或选择融入群众之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屈从于整个社会的普遍法规,掩盖自己的不安。这就是尼采所言的“消极的虚无主义”。

尼采认为现代人面对这困境,感到有心无力,唯有颓废起来。他认为要克服“消极的虚无主义”,就需要“积极的虚无主义”。“积极的虚无主义”是对“消极的虚无主义”的超越。尼采提出“积极的虚无主义”,认为从根本上说来,一切价值都是虚妄,我们有甚么理由假定有一些既定的,如同上帝般的最高价值存在呢﹖尼采认为要克服“消极的虚无主义”,人们一方面需要否定过去的一切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再重新评估一切的价值。

重估一切价值

“重新评估一切价值”(revaluation of all values)是尼采《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一书的副标题。尼采认为人们在达到以自己的力量去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之前,需要经历一段痛苦的虚无主义阶段,如此人们才会醒觉。尼采指出旧的价值已经被打碎,这亦是对自我力量的肯定。尼采的另一本著作《偶像的黄昏》(Twilight of the Idols)的副标题是“如何用铁锤从事哲学”(How to Philosophize with a Hammer),意指把西方历史上不少被当作价值基础的观念视为偶像,要通通打碎。

尼采辩证法向我们示范怎样用锤子来搞哲学。 (连结)

尼采把旧价值都打碎。以往人类的乐土,如哲学家津津乐道的理念世界,或宗教的彼岸世界,统统都被烧毁。人类还可以在哪里栖身呢﹖尼采指出在以往被哲学家和宗教家鄙视的现世,正是人类得以重新肯定自己、建立价值的地方。尼采既然肯定现世的重要性,当然他亦会认为现世生命非常重要,人们应当肯定自己的生命意志。换言之,一切价值现在都要以事物能否使生命意志变得强大与否,作为尺度来衡量其道德价值。

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英:Will to power/德:der Willer zur Macht)这个概念是尼采“价值重估”主张的延伸。简单而言,权力意志是万物最基本的驱力,一切物理变化、生物繁殖,乃至于人类的心理、文化等现象,尼采都认为是由权力意志所推动。如上文所言,权力意志其实就是处在现世的生命意志,所以尼采说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意志。不过尼采所言的生命意志不同于叔本华,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就是追求生存,但尼采认为生命意志应该是指生命追求发挥自己的生命力,展现自己的强度。

可以说,尼采的生命意志准确而言应该是指生命不断自我表现、创造、扩张的倾向。研究尼采的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曾表示尼采的权力意志并非指有所欠缺、不完满的意志,也并非指要不断获得满足的意志。在西方哲学史上,自从柏拉图提出欲望就是Eros,给予它爱欲、欠缺等意义,欲望就是自身有所欠缺的欲望,欲望就是永远的不足够。

其后西方人继承了这个“欲望欠缺论”的论调,但如果尼采的欲望是指这个意志,生命意志就会是一个奴性的意志,因为他不得不追求物以满足自己,就会把自己受限于物,被物牵著鼻子走。德勒兹认为尼采的意志,意指更多的是欲望与生产性,在重复的行动中生产出多样性和崭新性。

德勒兹(Gilles Deleuze)曾表示尼采的权力意志并非指有所欠缺、不完满的意志,也并非指要不断获得满足的意志。(连结)

超人

尼采教导人们要否定既定的价值,肯定自己的创造,追求差异性。我们可以说尼采要反对一切既有、不变的事物,包括人类本身。由此,尼采转而提出“超人”(英文︰Overman/德文︰Übermensch)的思想。尼采认为在“消极的虚无主义”的时代,要重新肯定价值和意义,人们就不可能依赖上帝,因为祂已经死了。人们需要一个新的物种,这就是“超人”。那么到底甚么是“超人”?

尼采其实没有直接回答甚么是超人,他只有透过跟“末人”(英文︰Last man/德文︰der letzte Mensch)作比较,间接说明何谓“超人”。末人其实就是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而盲目追随大众观点的人。相反“超人”就是其生命意志得到最大程度之发挥的人,“超人”冲破一切障碍,超越善恶,具有绝对的自主性。如此,“超人”不需要任何真理、善恶的标准,因为他们自己就是真理和善恶的准绳。

在历史上有甚么人可以被称作“超人”呢﹖尼采认为在历史上的伟人们其实都不可算是“超人”,很难指明有甚么人会合乎尼采“超人”的标准。倒不如说,“超人”是一种在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新物种。尼采曾经表示,一般人之于“超人”,其实就如猿猴之于人类。

(下篇:尼采:没有事实,只有解释 - EP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