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大革命未必催生新制度

撰文: 01哲学团队
出版:更新:

作者|黎子元

革命,还是不革命,这是一个问题。在后革命时期人们试图反省革命历史得失的时候,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尤为瞩目地展现出来。近年来,在那些鼓吹“告别革命”者用以支持“不革命论”的理据中,常常会出现从《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摘录的著名观点,使这部出版于1856年的关于法国大革命历史研究的经典著作,从长期无人问津又一时间变得洛阳纸贵起来。它的作者就是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

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

托克维尔通过亲身查阅大量一手历史文献,从中发现了活生生的旧制度,发现许多原以为源自大革命的观念和情感,其实就根植在大革命前的旧社会当中。他根据欧洲历史规律来分析法兰西民族根本问题、总结法国历史发展特殊规律,再结合国别史的比较研究,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于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的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原因与后续影响给出了重要洞见。经过这番研究,作者感叹大革命事业所成就的远较人们所设想的要小。以下就是“不革命论”引述最多的托克维尔的其中一个主要观点:

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著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革命群众进攻巴士底狱

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深入反思,致使托克维尔认为,大革命并未直接带来新的、较以往更为进步的社会制度,相反,无论革命进行得如何剧烈、进步观念怎样被标榜,它在制度创新上的成就比人们预期的要少得多。更出乎意料的是,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为专制的政府集中了全部权力,抹杀了以高昂代价换回来的个人自由。在中国近代史上,常常被用来验证托克维尔这番言论的就是从晚清改革到辛亥革命的那段历史。借助托克维尔的著述,“不革命论”宣称传统制度和旧的社会结构,如贵族阶级、宗教社群、封建法律等,其实扮演了可以制约权力集中的重重屏障,倘若以革命横扫这些屏障,则势必造成中央集权和专制主义。“不革命论”植根于维护传统制度的保守主义思想脉络,指出“新秩序只能从旧制度内部有序而稳定地生长出来,彻底摧毁旧秩序反而导致回归到比旧制度更为落后的制度”(《保守主义》(第三版),刘军宁著,东方出版社,2014年出版)。

革命时期的断头台

出身没落贵族的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确表达了对于旧的社会结构例如贵族制度的赞赏与维护。他总结的其中一条真理就是,那些长久无法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恰恰就是那些贵族制度已经不存在的社会。他写道:

永远值得惋惜的是,人们不是将贵族纳入法律的约束下,而是将贵族打翻在地彻底根除。这样一来,便从国民机体中割去了那必需的部分,给自由留下了一道永不愈合的创口。多少世纪中一直走在最前列的阶级,长期以来发挥著它那无可争议的伟大品德,从而养成了某种心灵上的骄傲,对自身力量天生的自信,惯于被人特殊看待,使它成为社会躯体上最有抵抗力的部位。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著,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托克维尔的观点尽管可以为保守主义所援引,然而他个人却不是保皇党,他的思想不能被简单地化约成守旧派意识形态。托克维尔思想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复杂与多面性,实在是源自他的祖父马勒泽布(Chrétien de Malesherbes,1721-1794)。一种不受党派立场所绑架、不以个人利益为算计的公义,就体现在马勒泽布法官生平的实际行动当中:他保护了启蒙思想家狄德罗(Denis Diderot)编纂的百科全书书稿并支持其出版;在大革命的审判中,他自愿站出来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辩护律师,最终自己也被送上了断头台。托克维尔对于这种公义应是深有体悟。他曾说:“我是马勒泽布的后裔,他在国王面前为人民辩护,又在人民面前为国王辩护”。

狄德罗:现代《百科全书》之父

与托克维尔同时代的法国作家保尔・雅内(Paul Janet,1823-1899)在其1875年出版的著作《法国大革命的哲学》中这样评价托克维尔:“托克维尔在某种意义上为革命辩护,在另一种意义上批判革命,但是他不同于革命的批评者或革命的拥护者通常对革命采取的行径。他替革命申辩,证明革命并不像守旧派所说的那样标新立异,因而也不是那样荒诞不经⋯⋯反过来,托克维尔力图唤醒我们对革命的一种可能后果的忧虑,即新专制主义的确立”。显然,托克维尔是力图站在公义的位置上展开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研究的,因此他的活生生的研究成果才不能被化约主义随意裁剪与操纵。

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的观点——黑格尔:社会真正运动的时刻 是在日常的劳动和教化过程之中

要理解托克维尔,就必须理解他所秉持的崇高信念与公正立场,必须感受到托克维尔作为一位以自由为毕生追求的思想家所具备的热烈情感。这种对自由的不懈探寻很早就体现在他对于民主制度的研究当中了。他的另一部经典名著,出版于1935年的《论美国的民主》,就通过记述自己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考察,旨在向法国人民展现一个方兴未艾的民主的秩序。而民主的真正含义则是达至自由与平等的均衡状态,致使个人与社群在民主的秩序下皆能实现其自身。其中,托克维尔认为,保障个人自由才是保障民主社会的关键,只有自由才能与社会固有的种种弊病进行斗争,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绝不会诞生伟大的人民。他在书中写下了如此激进的思想来反对人的堕落:“那些要求得到自由以外的任何东西的人,注定生而为奴”。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