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冈:法国的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另一王国

撰文: 唐晋滨
出版:更新:

在文化研究界与文学、电影批评界,拉冈(Jacques Lacan)大概是无人不晓的名字了──他也以晦涩难懂闻名。拉冈被誉为“法国的佛洛伊德”,身为精神分析师,他跟哲学关系纠缠不清,趁今天拉冈的生日,我们来整理一下,亦略谈他的三界域理论。

雅克・拉冈(Jacques Lacan)

1901年雅克・拉冈(Jacques Lacan)生于巴黎,父亲经商成功因此家境可称富裕。拉冈的一生,是从寂寂无名,到最终获得“法国的佛洛伊德”这个精神分析界最高称号的故事,当中经过连串斗争与挫败。拉冈最后成为势力最大的精神分析流派之一,风头盖过甚至曾跟随佛洛伊德其后自立门户的荣格(Carl G. Jung)。

荣格:对无意识来说,死亡是应该欣然迎接的终点

1953年起拉冈每年均在巴黎召开研讨班,至1981年去世共二十七次,每年的课题均不同,从中可以看出拉冈的思想转向。这些研讨班在法国的知识界与文化界甚有影响力,傅柯与德勒兹就曾听到场课。研讨班的讲稿其后结整合册出版。另外拉冈于1966年出版《文集》(通常以法文的“Écrits”(书写)称之) ,收录他三十年来写下的重要文章,纵使晦涩难懂,此书推出时还是成为了法国的畅销书。《研讨班》与《文集》组成了拉冈两大主要文本,要研究拉冈是缺一不可的。

由拉冈权威与临床精神分析师 Bruce Fink 翻译的完整版本《Écrits: The First Complete Edition in English》

精神分析师与哲学

为甚么一个精神分析师会有如此的影响力呢?甚至拉冈本人后期亦曾强调自己并不做哲学,那他到底跟哲学有甚么关系呢?

事实上,拉冈中学时期即沉迷于哲学,他对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有近乎宗教的崇敬感,曾为《伦理学》书中的体系绘制图表,挂在房间的墙上,让希望子承父业的父亲颇为担心。然而相比之下,拉冈思想更多是从黑格尔学习(尤其是辩证法),这可以追溯到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讲座。这是当年法国思想界最重要的盛事(拉冈极为敬重科耶夫,在两人的来往书信中,我们可以读出拉冈的语气非常恭敬与谦逊),凭此科耶夫影响了一整代的法国思想家,拉冈亦不例外,我们可以从他的语汇中看出黑格尔的影响。另外李维史陀(Claude Levi-Strauss)与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等其他结构主义都已经被纳入哲学的范围,从他们身上得利不少的拉冈,亦常被当作后结构主义哲学的一员(这点仍有争议)。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之父 语言作为任意符号的原则

齐泽克(Slavoj Žižek)在《如何阅读拉康》(How to Read Lacan)中论拉冈与其他精神分析流派最大的分别,就在于拉冈的哲学基调:对于拉冈,精神分析这套理论与实践在其最根本并非为了治疗精神的不调和,而是要以人类生命存在之中最激进的维度来面对个人的存有处境。当其他流派教人如何因应社会现实的要求而自处,拉冈却解释首先“现实”是如何构建出来的。在拉冈眼中,各种精神病的病理原因,其实都起自于人面对现实所采取的根本哲学态度。

齐泽克:最纯粹的意识形态,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甚么

齐泽克的哲学计划是:从拉冈身上提炼出一种以否定性为基础的存上学核心,以重读黑格尔等人的德国观念论

拉冈理论的骨干:三界说

拉冈提出了三个界域/秩序(register/order),作为主体不可能脱离的三个维度,亦是拉冈精神分析的基本框架,他的其他概念都要由三界域来定位,因此可说是认识拉冈的第一步。三个界域分别是想像界(the Imaginary)、象征界(the Symbolic,亦译符号界)及真实界(the Real)。首先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单以字面来理解拉冈的意思。

想像界不是艺术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像世界,拉冈所指为想像的,限于对自我与他人的想像。他人对于自我就像镜子一样,映影出自我,自我想像出他人眼中的自己的模样,亦想像出理想的自我的形象,自我与他人之间是一种映象的关系,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主体的想像之中,在此“想像”有虚构、虚拟的意思,但并不虚假,相反,它对于我们的现实永远有着具体的效果,而这是无可避免的,我们不可能脱离这种“想像”与想像界。

拉冈喜欢用拓朴学(topology)来描绘概念,他认为三个界域以波罗米昂三环结的方式扣连着,这意味着只要拿走任何一个环,其余两个亦会离散,因此三个界域是不可分离的

至于象征界(或符号界),并不只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如文字或交通标志等符号的世界,它包含人类文化的所有面向:习俗、建制、法律、伦理及道德规范,以及文化与社会之中所有的东西。当然亦包括语言,更甚者应该说,以上种种都是跟语言交错的。

最后是三个界域之中最难把握的真实界,它恰恰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现实(reality)。拉冈的理论之下,现实是想像界与象征界相互作用之下的结果,而真实界是象征界与符号界所无法直接把握的事物。齐泽克研究者 Sarah Kay 曾举过一个比喻:现实与真实界就好比冬甩(甜甜圈)的环与中间穿洞之间的关系:洞本身空无一物,但正是这个空无一物使外边的面团成为冬甩;没有了洞的话,这块面团只是一个面包。按此比喻,面团部分就如现实,而中间的洞就如真实。真实界是象征界中的不一致性与不完备性,它无法被象征化(symbolized),因此不可能被整合到现实之中,却是成就我们的现实的条件。没有了真实界的话,我们的现实根本无法成形,继而塌下。

冬甩的构成就好比真实界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三界域之间的具体运作,可以用“叶公好龙”的故事作粗略的类比(这里先不管故事引伸的喻意):相传叶公非常喜欢龙,家居与随身物品都以龙作装饰。天上的龙知道了,就下凡现身一下,可是“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叶公好龙──一个真实界入侵现实的场景

叶公所谓喜欢龙,其实都出自于他的现实,即想像界与象征界的交织:在想像界中叶公的自我,将自己想像成一个喜欢龙的人;在象征界之中,他接受了文化给予他的龙的形象,龙是一种符号,甚或只是一个没有所指的能指。然而在叶公的现实之中,他深知世上根本不存在龙这东西,并以此观念生活下去。然而,当不可能的事物──龙真的现身时,叶公的想像界与象征界就受到真实界的介入,因而对他的精神造成创伤。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