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畑勲:《再见萤火虫》与民族主义的伤痕

撰文: Altia
出版:更新:

每当我们讲到吉卜力制作室,我们总是会先想起宫崎骏。这也无怪,因为吉卜力制作室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出自于宫崎骏之手。也许是因为宫崎骏的阴影太广,我们也很容易会因此而忽略了吉卜力制作室的另一员猛将——也就是常年担任宫崎骏制片人,艺术成就同样极高的监制,高畑勲。

高畑勲导演

在动画之外,高畑勲也是作家。他曾经撰写过画作评论,例如《来自一张画》(一枚の絵から)就是他谈论六十幅古今中外的名画的散文集。在动画作品之外,他最著名的主张大概是来自《十二世纪的动画:从典藏绘作里发现能成为电影及动画的灵感》,主张现代日本动画的来源能追溯到十二世纪的日本古籍《鸟兽戏画》。

《鸟兽戏画》一例,图为兔子与青蛙正在追逐猴子小偷

但是,高畑勲最为人熟悉的,还是他的动画。要认识高畑勲,最好大概就是从高畑勲最有名的作品《萤火虫之墓》谈起。

《再见萤火虫》与民族主义

《再见萤火虫》(火垂るの墓,或译《萤火虫之墓》)的成型是一场意外,是一部充满著波折的作品。《萤火虫之墓》是在尚未完成,仍有片段留白的状态下上映——一般来讲,动画假若未完成,大多数都会押后放映。会以未完成的状态放映,在日本动画史上可谓绝无仅有的少数例子。

而最重要的是,《萤火虫之墓》(当时跟《龙猫》一起两票同映——也就是凭一张票连续观赏两部电影),票房并不理想。《萤火虫之墓》的失利和不顺,既导致了高畑勲短暂退下火线,也导致了吉卜力为了收回失利而开拍《魔女宅急便》。

《再见萤火虫》电影海报

纵使《萤火虫之墓》并不是一部很成功的商业作品,它却很大机会会是日本动画史上最严肃和最深刻的一部作品。

《萤火虫之墓》改编自野坂昭如的同名小说,以二战末期的日本作为舞台,讲述男主角清太在神户空袭以后,带同妹妹节子四出逃难,回避战火。最终,两人皆因为过于衰弱,无法抵受战时残酷的社会环境,分别死去。

《再见萤火虫》原著小说,作者是野坂昭如,收录于《美国羊栖菜・再见萤火虫》(アメリカひじき・火垂るの墓)合册

《萤火虫之墓》描写的主题虽然关于战争,但作品对战争的描写,并不仅仅是关于美军怎么轰炸城镇杀人等等片面的描述,而是在于战争的残酷,与及这种残酷所引申出的无能感。

男主角清太的母亲在电影开场之际,正正是因为神户空袭,重度烧伤;但战争残酷的地方是,纵使清太知道远方的医院可能可以救活母亲,但战争时期,清太不可能把伤重的母亲送到远方的医院,因此他无能为力。他所能作的,就只是短暂欺骗未知母亲已死的妹妹节子。

类似的无能感在电影的后半亦很清楚可见:节子营养不良,清太猛向医生索药,但医生只是默默重复营养不良的诊断,暗示节子的状况难以改变。

营养不良的节子(《再见萤火虫》剧照)

在高畑勲的描写底下,战争时期的日本人是一群陷入矛盾的无能者。他们活在无能,却拒绝承认自己的无能,继而将这种无能寄托在“战争”、“社会”、“天王万岁”等等虚无缥缈的口号。当角色无法解决问题,他们转而将自己的无能发泄在他人身上,以民族的大义作为借口,指责他人。

当清太投靠叔母,叔母转而将清太母亲遗留下来的和服,转卖成白米。但当清太等人希望吃米,叔母却屡次责骂清太和妹妹节子“未有为国家工作”,是“一整天游手好闲”的人们,借此批评两人毫无战争的意识。

说这番话的叔母同样是“未有为国家工作”而“一整天游手好闲”。但叔母却将自己的无能——不管是无法获得粮食的无能,还是自己对国家没有贡献的无能——转而发泄在清太等人身上。“国家的未来”成为了叔母用以投机取巧,并压榨清太与节子的借口。象征著日本人身份的“和服”,却由此被求生的叔母典当,岂不讽刺。

清太、节子与叔母一家(《再见萤火虫》剧照)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为了自己而活,却要矛盾地坚守著对旧日光辉的坚持,甚至乎以这种旧日光辉作为借口。当清太与妹妹逃难到防空洞,两人活在因为战争而生的二次灾难之中,清太却会想起昔日登上摩耶号的经历,并唱起歌说要“依靠铜墙铁壁的城堡”抵抗敌军——直至清太回想起自己身处于防空洞。他的周遭没有巡洋舰的灯火,而只有营养不良而生病的妹妹,不知道去了哪里打仗的父亲,还有萤火虫所带来的一点点光芒,映照著一种旧日日军残留的光辉——一种短暂的,到了第二日早晨就失去的光芒。

节子曾经比喻,萤火虫就像是日军特攻队的战机。这个比喻能一语相关地串联整部电影的矛盾:萤火虫不仅仅象征著战争、与及美军空袭神户而带来的火灾,与日文标题的“火垂る”互相呼应,还暗示著某种对昔日荣光的怀念——这种盲目而且虚无缥缈的民族主义。由是者,战争或者完结了,死去的节子和清太的幽灵却在最后的镜头,遥遥地远望著社会,那也许是如学者 Wendy Goldberg 所讲,是受难者与民族主义的幽灵作崇,促使我们不仅仅需要悼念战争的死难者,还必须谨慎地对待这段敏感的历史。

更多《再见萤火虫》剧照:

+11

《再见萤火虫》在制作上的不顺及票房的失利,令高畑勲短暂离开动画制作。在他的动画生涯里,纵使也有《百变狸猫》(平成狸合战)这样名利双收的作品,但更多是如《再见萤火虫》票房失利、却口碑极佳的作品。例如,他在2013年完成的作品《辉耀姬物语》就大幅超支、进度延迟,结果用了九年才制作完成的作品。因为高畑勲追求完美的性格,不单作品张数多,高畑亦坚持在同一幅图中绘画人物和背景(而不是先画背景,再将赛璐璐的胶片叠加在上),使得作品以极为缓慢的速度制作。

《辉耀姬物语》是高畑勲最后一部导演与编剧的作品

在吉卜力制作室中,高畑勲与宫崎骏无论在作品风格、工作态度、性格,都总是南辕北辙。纵使如此,两人却是识英雄重英雄,高畑勲生前的访问更指两人多年来互相提携,亦敌亦友。吉卜力的制片人铃木敏夫甚至形容:宫崎骏制作电影时最先会想到的观众反应,就是高畑勲的反应。两人惺惺相惜,亦难怪宫崎骏在高畑勲的送别会,会说自己认识到了一个难得的人——这大概是这拥有“巨大的才华”的人(高畑勲语),能给出最不吝惜的一系列称赞吧。

宫崎骏在高畑勲的送别会上哭成泪人

参考资料:

《顺风而起》,铃木敏夫著,万里机构,2014。

《The Soul of Anime: Collaborative Creativity and Japan's Media Success Story》, Ian Condry,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2013.

〈Transcending the Victim’s History: Takahata Isao’s Grave of the Fireflies〉, Wendy Goldberg,出自《MECHADEMIA 4 War/Tim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9.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