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恩:集合论 (08/04)
今天要介绍的一位哲学家:约翰.维恩 (John Venn),今天是他182岁诞辰纪念,他发明了我们在课本里常见的维氏图(Venn diagram,又称温氏图、文氏图)——透过三个圆圈重叠,就能知道每个群组之间的联系。
维恩1834年今天出生于英国,在20岁时入读剑桥大学数学系,在毕业之后他没有立即踏上学术之途,而是因著他基督教背景而成为了一名基督教牧师。直到他28岁那年,他回到母校剑桥大学教授道德科学(moral sciences),这是当时一门以科学方式如心理学、大脑科学来讲解伦理、道德的哲学课程,现在已易名。在那时候,他也著手编写关于数学逻辑的著作,于1866年﹐32岁的他发表了他人生第一篇数学逻辑著作,名为《机运上的逻辑》(The Logic Of Chance)。
维氏图
1880年7月,维恩发表了论文《论命题和推理的图象化及机械化再现》(On the Diagrammatic and Mechanical Representation of Propositions and Reasonings),里面介绍了他自创的集合归类方式,维氏图也是这论文中首次出现。
维氏图看似跟哲学无关,其实不然。将复杂的思想设计成维氏图这个简易模型,这个蕴酿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哲学。简单至我们想要学习逻辑学,维氏图能帮我们以图像的方式,清楚表达与整理出例如三段论等的逻辑命题。温氏图跟后来数学上的“集合论”(set theory),处理的是相同的问题。维氏图里三个圆圈,就代表了集合论中的三个集(set,或类),让我们知道各类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一个元素或类在某一个特定位置会有甚么结果等。数学和哲学在许多情况里也有相似地方,例如笛卡儿本来就身兼数学家、几何学家与哲学家等多重身份;现在仍然相当活跃的法国哲学家巴迪欧(Alain Badiou),更是非常大胆地以数学来建构自己一套全新的存有论,当中巴迪欧所使用的数学工具就是集合论,以讨论存有与存有所包含的存有者之间的种种问题,而这些都跟维氏图有关连。
另外,维氏图与另一种图类很像,叫“尤拉图”(Euler diagram),也是以三个圈表现展示类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分别就在于尤拉图表现的是各类之间的特定的组合关系;而维氏图则表示了类之间的所有可能组合。
纪念
维恩对于逻辑学有很大的贡献,除了发明了“维氏图”外,他更修正及补充过去一些含混的逻辑概念。1923年他于剑桥去世,赫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ull)在1928年搭建了一栋以他为名的建筑物,而他母校剑桥大学凯斯学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Cambridge)也把餐馆换上“维氏图”的花窗以纪念维恩。在2014年的今日,Google Doodle以“维氏图”作为主题,利用动画作出各种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