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赤口,哲学家都唔出街

撰文: 01哲学团队
出版:更新:

农历初三,是日赤口。根据传统,赤口易招口角之争,因此当天不宜外出应客拜年。即使是高举公共参与、钟情于到广场与人辩论的苏格拉底,今日大概也要“休渔”回家——在容易意气用事的日子,是无法开启真正的智性讨论的啊!提起“苏格拉底”与“辩论”,便不得不说他独门首创的“反诘法”了。赤口之日,让我们先在家重温“反诘法”的技巧,过后再与其他人来一场激辩吧!

苏格拉底的“反诘法”,主要有两大特征:第一,捉住对方思维中的矛盾的地方进行发问;第二,引导对方对方思考,让对方自己自己推出结论。因为其中辅助与诱导结论的过程,与接生相似,因此人们又称“反诘法”为“助产法”。而要说“反诘法”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苏格拉底与欧谛德谟之间,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讨论了:

苏格拉底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欧谛德谟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苏格拉底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欧谛德谟答:非正义类。

苏格拉底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哪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欧谛德谟答:不能。

苏格拉底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欧谛德谟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问:那么我们再谈谈我们的朋友。 如果一位总司令失去了士气,精神崩溃,说他欺骗自己的士兵强援很快到来,以激发士气的胜利,这个行为是怎么理解的?

欧谛德谟答:应该也是正义的吧。

苏格拉底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欧谛德谟答:应属于正义类。

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

欧谛德谟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

苏格拉底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答: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年初三之后就是年初四,年初四之后就是年初五……话咁快又要返工。我最怕是上司就是苏格拉底,次次开会都要被他“诘”,路漫漫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