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2020|选战之后 香江再定位
美国大选临近,世界政经格局面临再洗牌,美国国内经济政策何去何从,其改变又会怎样影响香港经济的发展?
撰文︰邓希炜、林康圣
特朗普经济学主张降低税率、减少政府监管、控制移民,和主导美国制造业回流;对外行单边保护主义。假如继四年前再一次发生“大选惊奇”,近期受全球资本追捧的新能源版块将回吐,中美关系在短期内将升温,而环球地缘政治将会升温,化石能源将再一次受市场青睐。
相反,拜登现时定位有些尴尬。在全球民粹盛行,左右派极度分裂的情况下,在拥抱自由开放民主党中,拜登属温和建制派。我们可期望他当选将重视“环境、社会、企业管治”(ESG,即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概念,行左派政策;对外被党内和国内鹰派绑上“新冷战的战车” 行自由派现实主义,著重透过外交和多边关系极大化华府利益,和中国关系亦敌亦友。笔者可预视新能源及基建相关行业将会受惠。化石能源、医药及金融等产业则受累,拜登首推环保概念政策及扩大奥巴马医保。
无论哪位候选人当选,美国及其盟友对华政策势必更趋强硬,尽管在形式及手段上或许会有所不同。当美国视香港为中美贸易战及“新冷战”筹码 ,国家亦不会轻易让步及妥协,可预视针对香港打压及制裁将会不断 ,像猎人捕捉到猎物一样至死方休。
香港面临的困境是“前有狼,后有虎”, 金融业、贸易及物流业首当其冲。东京、新加坡和伦敦均希望瓜分香港经济发展的“遗产”。近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更打开口牌,称香港吸引力减弱属日本机遇,日本将研究成立银行业经济特区,希望吸引香港人才及生意。
如此种种,香港经济 ,休矣?
在 “双循环”中寻宝 ,“大数据”新赛道再出发
香港在社会运动、新冠肺炎及中美博弈等三大本地及环球因素夹击下,短中期内要重拾经济增长不容乐观。观乎“保就业计划”即将完结,加上近日有大型企业大规模裁员,势必在其供应链掀起裁员涟漪。政府的失业数字向来滞后,本地真正的失业人口恐怕早已达双位数字,民生陷入苦困状况。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之时,提倡以双循环作为新的经济引擎带动三头马车(出口、消费需求和投资)增长。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所及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研究所研究员George Magnus指出 : 双循环就是作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战略的一部份。其一,是作为后来者的优势,比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速度更快;其二,是换道超车优势,内外需相互促进,加强新的产业革命时期(发展 5G,半导体及云端服务等),艰巨的改革最终将使国内内需受益。 中国看到一个更为紧迫的政治和国家安全议程,利用华府目前的政治和经济分歧及干扰,加速中美脱钩并减少对美国高科技产品的依赖。
中美博弈之际,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份子,只能选边站配合国家双循环大局发展。有意见认为香港的角色将会被边缘化 ,笔者认为香港从来也是外向型经济,不与时并进早晚也会被淘汰。过往数十载香港靠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但当世界经济剧变,受大众钟爱的银行股也有不派股息的一天,股价一沉不起。正如香港现时所面临的困境——当老牌蓝筹及旧经济退场,坐食山崩,不是上策。
综合美国大选形势及配合国家政策,笔者早前倡议本港以再工业化为第三次经济转型主轴,重拾增长势头。本港产业发展的重点,应先从比较优势行业(如金融及医疗)出发,建立高科技制造业。网上银行、大数据及金融科技化是未来新经济趋势,亦是双循环的重中之中,以数据流带动技术、资金流及人才流。
其中一项可以考虑加大发展的项目是数据中心(IDC)。本港在数据中心具竞争优势,在电讯基建配套及国际频宽接驳能力,本港均达至全球最先准水平。加上国家大力加强自主研发,国内数据中心需求势必大增。据戴德梁行研究发现,2018至2020年(首8个月)的整体交投量已达57亿美元,是2015至2017年同期的7.2倍,香港位列亚太区最具吸引力的数据中心选址第四,紧随新加坡、悉尼及东京。如“本地姜”数据中心龙头新意网(1686)属新地(16)旗下,以旧经济带动新经济,在协同及规模效应下发展, 力证香港也有能力及资源发展大数据产业链。
近年香港青年上流机会不足,其中一个原因是香港缺乏多元出路。需求驱动下,尖子大多投身银行及专业行业,其他青年难以找到平台加以发挥所长,导致人才流失,长远而言不利本港双创发展。有见及此,香港大学去年也配合此发展愿景,推出跨学系金融科技本科课程,为香港建立及培育“未来人才库”,解决高科技新经济产业链人才荒。
近年,笔者亦留意到传统地产商及一些大型企业开展创新部门,投资初创发展及新业务,笔者期望不只是“塘水滚塘鱼”。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提倡的创造共享价值 (CSV)回馈社会不单只是企业社会责任(CSR),精心策划也能为公司创造可持续ESG 业务价值。
香港要再工业化成功,除有赖商界支持外,亦需政府的科研政策支持及长远财务支持,并拆墙松绑。如此种种,香港作为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不但能在双循环中发挥作用及贡献,更能为香港杀出一条血路,改革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复苏。
邓希炜
港大经管学院经济学教授、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副总监
林康圣
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