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不要再帮人夹𩠌! 疫情重塑饮食文化
瘟疫不只关乎医疗卫生,还会改变生活习惯和文化,这种改变看似琐细,实则影响深远。经历2003年沙士(SARS)和今年的新冠肺炎两轮疫情,相信港人都深切感到,我们的饮食文化改变了不少。
撰文:方蘅
试回想,2003年沙士前,如果有人说没有公筷不卫生,一定被嗤之以鼻,视为异类。可是一场沙士令全港市民都开始习惯用公筷,到了新冠疫情爆发,公筷文化更普及化。
韩国的疫情一度大爆发,关键就在于当地流行共食制。疫情初期,台湾版《Elle》曾刊文描述,韩国人吃饭,桌上摆满小菜,中间则是大酱汤。用餐时,爸爸要先喝一口汤,确定味道后,全家人才可以开始用餐,喝汤时用自己的汤匙直接放入口,更会沾上全桌人的口水。随着疫症爆发,人们愈发质疑这种共食文化。
公筷盛行,分餐独食更卫生
专家实验显示,如果使用公筷,碟子的细菌含量只有没用公筷情况下的0.4%。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内地也推广使用公筷,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都打出标语:“你和文明饮食的距离,差一双公筷。”内地一些餐馆为响应政府的号召,还为使用公筷的顾客提供折扣优惠,杭州百多家餐饮名店更组成“公筷联盟”。
从传染病学的角度看,中国、韩国的共食制,确实不及日本和西方的分餐制安全。其实,唐朝前的三千年里,中国都实行分餐制,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公元10世纪)中,朝中大臣宴请宾客时,就是分餐而食的。据闻,甚至不爱洗澡、从不刷牙的毛泽东,也曾受到父亲和妻子的影响,一度使用公筷。
中国的共食制有一个特征,就是用餐者互相为对方夹菜。其实,许多香港人都喜欢自己来,只是碍于习俗,才为人夹菜。一旦有什么风潮提倡一下,或许互相夹菜的习俗也会改变?
防疫到了极致,甚至可以独食。香港的限聚令收紧时,餐厅限二人一台,而最安全的,当然还是独食。说起独食,日本的“一人食”餐厅已经流行了好几年,所谓“一人食”餐厅,采用半间隔式的餐桌设计,当中隔板巧妙地把顾客分隔开,不必交谈,不用对望,不必担心和陌生人共桌,这种形式正好可以防范飞沫传染。相信“一人食”的理念可适合世界各地,因为这些年流行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吃饭,都表现出现代人追求独立,不愿迁就人的心态。
继续阅读:【新冠肺炎】疫下港人用餐习惯改变 一星期平均叫多少次外卖?
上文节录自第225期《香港01》周报(2020年8月3日)《颠覆共食制 养生另有道 疫情重塑饮食文化》。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订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