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统大选2024 | 赖清德重演陈水扁故事 被选举扭曲的民意
【台湾总统大选2024/柯文哲/赖清德/侯友宜】2024年1月13日晚,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赢得总统大选,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和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宣布败选。
2024台湾总统大选专页:赖清德、柯文哲、侯友宜 中美角力下三角战
赖清德的得票率大约4成,主要是民进党基本盘选民,在整个台湾选民群体中并未过半。本来,民进党在蔡英文任内的执政并未赢得多数选民的认可,所以才会有许多人转向支持柯文哲,才会有过半以上民意希望政党轮替。然而,主要靠基本盘选民支持的赖清德在蓝白不和的情况下赢得大选,过半选民希望政党轮替的心声落空。这只能说明本应反映民意的台湾选举民主反倒让过半民意被漠视和扭曲。
赖清德的当选是少数派以民主之名夺取大权,是对选举民主正当性——一人一票下少数服从多数——的质问。本来,包括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在内的不少民主思想家担心选举民主的多数人暴政问题。毕竟,多数人未必总是能代表真理。然而,即便是按照本就有待于改进和超越的选举民主运行机制来看,赖清德靠民进党基本盘选民所撑起的大约4成得票率,便能当选为至少应该代表过半民意诉求的总统,无疑是对一人一票下少数服从多数的扭曲。
靠少数人支持当选的一个根本困境是民意代表性和认受性面临不足,新当选的政治人物有较大可能沦为一党一派的领导人而不是团结不同党派的全民领导人。这样的故事在2000年大选时上演过,当年本只有少数人支持的陈水扁因为蓝营连战和宋楚瑜的鹬蚌相争而渔翁得利,以39.3%的得票率侥幸获胜,高于宋楚瑜36.8%的得票率和连战23.1%的得票率。如果当年宋楚瑜和连战能团结应对陈水扁,相信历史会有不同轨迹。然而历史不能假设。赖清德重演陈水扁的少数派当选故事,他会否像陈水扁那样沦为少数人的总统?会否把少数人的诉求置于台湾整体利益之上?目前虽难断言,但不能不让人对他上任后的施政导向存在深深疑虑。
赖清德重演陈水扁故事是在拷问台湾选举民主。少数派当选既说明台湾选举民主机制有待改进,又反映出台湾政坛缺乏能团结、超越不同党派的政治人物。暂且不论法国总统大选通过采取绝对多数制及其配套的第二轮投票机制来防止少数派当选,连问题重重的阿根廷都有法定得票率的硬性要求。阿根廷现任总统米莱(Javier Gerardo Milei)当初在第一轮投票中的得票率大约为30%,与第一名36.7%的得票率差距有限,都未达到法定要求,但他在第二轮投票中以 55.9%的得票率获胜。
尽管米莱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民粹色彩浓厚,他很大可能会给阿根廷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但这是选举民主的结构性困境,而非只是他个人或阿根廷的问题。对于阿根廷来说,米莱当选至少符合选举民主下多数人的民意,哪怕只是一时之间未必理性的民意。然而,台湾选举民主的问题在于,不仅同样存在选举民主所共通的结构性困境,而且连选举民主的民意代表性都难以保证。
如果说2000年陈水扁的少数派当选故事带有侥幸成分,那么赖清德重演他的故事说明台湾政治已经难觅团结、超越不同党派的领导人。一个社会当然应该存在反映不同党派、群体诉求的声音,因为这是多元社会的正常现象,但一个社会不能只有一党一派的声音,因为那样会丧失平衡,会让整体利益或公共福祉被一党一派裹挟。
日裔美籍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曾揭示美国选举民主的困境:“两大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变得更加物以类聚,审慎的辩论日益退化减少。这种分裂并非史无前例。但在过去,强势的总统总是能够驾驭此类分裂。而近来,则未见强大能干的总统。”遗憾的是,台湾除了同样存在严重的撕裂之外,连选举民主本应有的民意代表性都因少数派当选而扭曲,台湾整体利益将面临更大的受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