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侯友宜发布两岸政见:三项监督、四大战略推动两岸关系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12月21日发布两岸政见,侯友宜表示,其两岸政策一定会在《中华民国宪法》和台湾《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法令原则下,以“保护国家人民的安全”为基础,坚持台湾的民主自由制度,台湾的未来由2,300万人来决定。希望两岸能够重启沟通,在完善的监督机制下,保障台湾人民的权益,也让两岸能够和平、稳定。

侯友宜指出,民进党执政下,两岸完全不交流、不沟通,台湾海基会及大陆海协会事务性协商的对话停滞,无法保障台湾人民的基本权益,“共军扰台”频率与强度也增高,政府欠缺对话管道下,无法管控风险。对两岸交流更增加了限制,陆客、境外生越来越少,尤其,两岸政策决策毫无监督、决断专行,言行不一,所承诺的“两岸监督条例”立法,八年来毫无进展。

侯友宜表示,“捍卫国家安全”、“保障台湾人民人权”是其两岸政策的两大目标,其中两岸对话必须优先谈人权问题,为加强保障台湾人在大陆的人身自由,提出三项具体主张,包括将运用两岸海基会、海协会的联系机制,杜绝台湾民众被无理盘问、留置与骚扰;落实台湾民众人身自由受限案件24小时通报机制;以及将行政拘留案件,纳入《两岸司法互助协议》。

国民党总统候选人侯友宜12月21日举行“两岸政见发布会”,左起施威全、侯友宜、刘德勋、左正东。(侯友宜竞选办公室提供)

侯友宜强调,两岸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有监督机制,因此将建立“国会”、“司法”、“青年”三个监督机制,做到广纳社会意见、落实公开透明,并确保两岸关系进展,符合台湾最大多数民意。“国会监督”机制部分,承诺将在一年内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司法监督”部分,则将建立必要的社会安全网,并确保司法独立、公正的运作,也监督各级政府,包括总统本人,都必须遵守相关法规;至于“青年监督”机制,未来会在台总统府下设置“青年两岸事务委员会”,由18到40岁来青年组成,确保台湾青年意见落实在两岸政策。

至于四大战略纵深,侯友宜也说明,第一项为“国防战略”,就职后10个月内将公布“中华民国国家安全战略”,将“3D战略”(吓阻Deterrence、对话Dialogue、降低紧张De-escalation)进一步具体化,达到“促进繁荣”、“确保民主”与“强化安全”的目标。第二项为“对话战略”,在就任一年内即会启动海基、海协的两会对话协商,优先确保人权、解决民生问题,并透过全面恢复民间交流,降低敌意、累积善意。

第三项是“执法战略”,除了充分落实既有的《两岸司法互助协议》外,也要扩大参与跟国际之间的打击犯罪,台湾、大陆、其他国家必须紧密的合作,如此才能让政府公权力成为台湾人民生命财产最坚实的保障。最后则是“经济战略”纵深,除了争取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重大区域贸易协定外,就职一年内重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平台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完成后,逐步推动下一步两岸贸易谈判。

+4

今日包括台湾前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左正东、东吴大学全球华商研究中心咨委施威全皆共同出席记者会。

刘德勋表示,当前两岸对等、尊严的各种协议及交流受到停滞,但侯友宜能在《中华民国宪法》的基础上,对外宣示会本着“国家安全”、保障人民权益及坚持民主的立场,来发表两岸政策,对捍卫我们的“国家主权”及主体,是站稳了非常坚定的立场,有这样的立场,才有可能两岸在未来交流中,保障人民权益、确保和平交流及区域稳定建立最好的起步点。

施威全代表台湾陆委会前主委赖幸媛表示,人权对维护台湾主体性非常重要,支持侯友宜主动与中国大陆协商人权议题的主张,过去和陆委会同仁透过官方对官方的协商管道,签署了《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两岸投资保障协议》,都谈到人权议题,但过去七年多都停滞了,希望未来新的总统能够透过今天宣布的政见,持续主动与大陆谈人权议题。

左正东也说,今天两岸政策中的三个监督管道,贯彻侯友宜过去所坚持的公开透明的原则,司法监督的部分,是为因应未来民间全面开放交流后,能加强社会安全网,让人民放心;而蔡英文政府上台后,也看不到在两岸政策上有民间的审议及让在野党参与的机会,变成一党独断的政策,不利凝聚社会共识与信任,因此侯友宜也提出在台总统府下设置“青年两岸事务委员会”,听取各界青年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