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独”成真 台湾人把北京的话听进去了?

撰文: 陈郑为
出版:更新:

随著2024年台湾大选的逼近,北京对台的动作也越来越大,台湾内部感受日深。根据最近一份调查显示,台湾民众渴望“两岸维持现状”追平2009年纪录,创近年新高,追求台独的民意则下降3.5%;这一方面体现北京多领域迫台的效果涌现,另一方面也再一次表现台湾社会在回应两岸关系走向时,长年存在钟摆、寻求中间的倾向。

关注两岸 和平为先

10月12日,台湾媒体发布两项调查,相当程度反映当下台湾人的“两岸观”。首先,一网络数据公司针对10日台湾双十节庆相关活动,发布网络声量调查,结果显示,台湾舆论对蔡英文“双十讲话”投以的关注度获得压倒性的领先,蔡英文“重申和平是两岸的唯一选项”,获得当日最多台湾网民讨论。

其次,台媒《远见》和《远见民意研究调查》同(12)日发布“2023两岸和平调查”,结果显示,在国际政治格局变动,以及两岸关系高张的背景下,台湾民众回应两岸关系,乃至统独立场都出现一些新的波动。

调查显示,“赞成台湾独立”者的比例,从2022年的28.7%降至25.2%,减少3.5%,认为两岸“先维持现状再看”,也从2022年的32.4%略降至31.9%;“赞成与中国大陆统一”从6.1%上升至8.5%,而主张“永远维持现状”的群众则创下历年新高,来到27.6%。

《远见》和《远见民意研究调查》发表“2023两岸和平调查”。(远见提供)

若进一步将“先维持现状再看”与“永远维持现状”合并为“维持现状”,则台湾内部“泛维持现状”倾向者的比例将是继2009年12月之后,再次来到59.5%的最高点,而“赞成台湾独立”占三成以下,“赞成与中国大陆统一”的比例则不及一成。

从上述两份调查可以看出,台湾民众回应两岸关系与统独意象得归结以下特点:相当关切两岸关系发展,并聚焦“和平状态”,也由于台湾人现阶段“视两岸关系和平为先”,投射到表态两岸关系走向时,支持台独的比例获显著下降,反映其避战心理,同时,在“台独引来战争,不台独就不会打仗”的思考下,收归至“泛维持现状”的比例来到历史新高,平2009年底的纪录。简言之,台湾人视不独不统的“维持现状”可维持两岸之间至少暂时性的和平状态。

美国25家军火商代表团访台,计划在台湾联合生产武器弹药、打造大型军火库,对此由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和数十个政党团体共同发起的“反台独反介入联合行动”,5月3日组织逾两百人前往台北国际会议中心抗议,强烈反对美国战争贩子祸害台湾、贩售战争。(主办单位提供)

针对台湾民众最新两岸关系认知与统独意象特点,值得推敲的观察点有三:

“弃独”与“反独”出现交集

首先,台湾人对于两岸关系走向的态度出现转变,可责成北京对台话语与施压获得成效。一则在宣传意图上,“台独等于战争”的等式北京言说多年,今入了台湾人的耳,并顺从理解;二则在引导台湾社会就统独偏好的行动上,达成了“放弃台独”的效果,不论是基于和平向往、避战心理,又或现实认知台独的路走不通,台湾民意最终只能消极退缩在“维持现状”的主张之上。

这般转变虽然距离北京最高追求的两岸统一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但在北京官方要的“反独”与台湾民间回应“弃独”之间,两者相当程度出现了交集。

10月11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陈斌华就近期两岸热门议题回答记者提问,并表示“台独”意味著战争。(资料照片)

钟摆效应 蓝绿执政吃不到统独红利

其次,主张“维持现状”的比例今平历史新高,前后两度的时间点也令人玩味,反映台湾社会抗拒极端方案、寻求中间的政治心理。

随中美对抗的国际格局而下,两岸关系过去一年来到三天两头就唯恐“兵凶战危”的状态,此际主张“维持现状”者的比例达到新高不难理解,但何以平的是此前2009年的纪录?遥想马英九于2008年高票当选,是年两岸开启大三通直航,人货畅流,两岸关系可谓欣欣向荣,并不见任何战争风险。彼时台湾民意却也强烈反映要“维持现状”的态度。

这与台湾社会惯性钟摆于蓝绿政党、统独选择之间有关——“中庸论”多年来为台湾政治发展与两岸关系研究学者所提出。“中庸论”意即在一个分裂意识形态下的台湾社会,不论是回应两党体制的恶斗,或是尖锐统独之议,皆抗拒极端,有往中间聚拢、避险的政治心理,甚至推敲多数台湾人并不具强烈统独主张,所谓的“台湾认同”与“统独认同”只是一场迷思。

马英九主政8年,在台功过可谓众说纷纭。“好马者”谓其踏出两岸和解的历史性一步,后人应深念其功;“恶马者”则指其投共、出卖台湾,对大陆“摇尾”。(资料图片)

这可以解释过去在马英九主政下,尽管两岸关系向好,台湾社会“超前布署”,提前忧虑是否将往统一倾斜,因此在马英九执政期间支持统一的比例不会上升,反而是寻求台独的声音获得放大,唯“维持现状”获得中间最多数人的支持。在陈水扁与蔡英文主政期间,也可见到类似的效果,哪怕长期趋势是统一弱于台独,维持现状多一枝独秀,但微观细查,陈、蔡两人执政期间,台湾社会对于台独声量的上涨反而会有警惕,进而加速维持现状的膨胀,以达到平衡效果。

从“维持现状”到“促统”?

最后,回到台湾民意与北京立场未来会否存在均衡点的问题上。蔡英文在10日的“双十讲话”中,提及“愿意以台湾的民意共识为基础,以对等尊严为前提,以民主对话为程序,以维持现状为核心,与北京当局发展双方可接受的互动基础,以及和平共存之道”,其中,“以台湾民意共识为基础”值得额外推敲。

2023年10月10日,蔡英文发表任内最后一次“双十讲话”,释出愿与北京发展和平共存之道说法。(台湾总统府提供)

不论是积极回应也好,被迫选择也罢,从台湾人确实听进了北京政治立场,进而反映到政治意识型态选择转变,中间要跨过的坎还有好多,台湾人现阶段只是开始放弃了什么,退缩到维持现状等于确保现阶段和平的程度。

这样的嬗变过程值得北京两种思考。一则是过去对台“反独”、“促统”的两段并行论,是否在台湾民间“弃独”与北京官方“反独”出现隐约交集中,留有空间扩大成为从“维持现状”到“促统”,为北京与台湾人民之间开启对话的可能?另一重思考则相较简单粗暴,也较前者更具有现实性,即今日台湾人既然可以因为环境与条件压力务实“弃独”,他日自然也可以务实“弃维持现状”,进而奔向下一个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可以直接是北京想要的统一,但也未必直达两岸统一,却至少实现了统独光谱上进一步往统的方向位移。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1月提出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引发两岸舆论热议。(资料图片)

是以,在可以预见的阶段,两岸关系短期必然受到台湾大选这个变项的刺激,使得台湾内部意见纷涌杂沓,但长期以往,考量国际环境与两岸实力条件差异的压力,台湾社会的“中庸”尺度,在“弃独”日渐现实化发展下,其一再寻求的“中间值”或只能受迫性的往统的一方逐渐修正,差别或只在于自主挪移的速率,以及北京愿意给予的弹性空间与时间有多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