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国军机赴台常态化? 台专家苏紫云:对美具战术重要性
继7月15日一架美军C-146A专机降落台北松山机场后,当地时间7月19日,又一架美国C-130运输机降落桃园机场,台湾战略学者接受“多维新闻网”访问时认为,这代表台美之间的军事交流将常态化、正常化,近期美机密集降落台湾,传是运载“外交包裹”的专机,专家分析,更新美国在台协会(AIT)内的通讯保密装备可能性极高。访问内容稍经编辑后转载于《香港01》。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长苏紫云向“多维新闻网”表示,美国把美机来台常态化、正常化看待,以往都是半年或一年才偶尔来一次,且多是借道来台湾的领空,如2020年一架C-40B借道台湾前往菲律宾;2021年从6月开始,一架C-17“全球霸王”运输机降落松山机场,再到7月15日的C-146A,及7月19日的C-130,他认为美国此举是为向外界释出三项讯息。
他表示,第一是台美这种军事战术层面的交流越来越正常化;第二是,对美军来讲,这也可以增加一种“操作互通性”,在必要时可熟悉各机种在不同机场的进场与离场状况,让飞行员熟悉场地,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以韩国的例子来看就很清楚,韩国跟美国有正式的协防条约,但韩国仍特别在2021年5月时强调,美国C-17运输机首次降落在韩国大邱机场,理论上美韩有正式盟约,C-17降落在哪里都不稀奇,但首次降落在韩国的中型城市,也被视为是战术的重要性。
苏紫云接着说,最后是外交技术层面的部分,C-146A跟C-130一个降落在松山机场,一个降落在桃园机场,外传的“外交包裹”部分,比较重要的是,这次降落的C-130是比较大型的飞机,美国外交人员的惯例,是可能一些私人的大型物件会从运输机运回去,但这次看来,“更新AIT里面的电子设备,这个可能性我觉得是更高的”。
苏紫云说,目前看来,未来美机降落台湾,就是“有需要落地就落地,不会刻意避讳或找理由刻意过来,把台湾当成正常的邦交国一样的处理作法”。他随后补充,事实上“外交包裹”就算没有专机,平常也会搭载商用客机往来,因为这些“外交包裹”都有密封,只是形式通关且海关都免予检查,“这是因为台湾跟美国有签订协定,所以有这样做”。特别用运输机,更新AIT的一些通讯保密装备,这点才是最可能的,因为外交人员虽说可在必要时申请专机搭载个人物品,但这种算是很特别的个案。
苏紫云指出,2020年前美国卫生部长阿札尔(Alex Azar)访台搭的行政专机,为C-40系列机,具指挥能力,也是美国空军的正规飞机,因此从2020年开始,再到2021年6月、7月最密集的时候,“就是一个特殊的讯号,这特殊讯号,反而是让这些事情常态化,而不特殊”。
由于7月15日美机来台后,北京随即宣布在浙江外海军演,外界多认为剑指台湾。苏紫云说,从美国的反应看来,美国并不在意中共军演,中共这次军演范围大,地点位于钓鱼台的正北方,针对的可能是日本的“防卫白皮书”,以及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防卫大臣岸信夫、副防卫大臣中山泰秀等人的友台言论为主,演习内容可能是操作反舰飞弹及海空的一些联演。此外,中共接着释出在福建进行登陆演习、渤海军演的讯息,这些主要动作主要是针对美国、日本,再来才是针对台湾,因为中国军事文化,“讲究的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而未来日本有无可能循美国模式,派遣日机来台增加台日之间的军事交流?苏紫云认为,机会不大高,因为日本是更谨慎的,但如果美日在这部分的默契更加稳固后,“不排除日本相关的官方飞机也会降落在台湾”。但他认为台湾不必刻意对这些讯息过度反应,而是将这些动作当成一个“正常国家之间的交流就行了”,虽然现在国际趋势风向对台湾有利,但台湾要把握这样的战略机遇期,最重要的不是去追求这些“潜在盟国”的快速表态,而应该更快速的增强自身的防卫能力,毕竟国际社会是“讲究自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
苏紫云说,台湾在回应这些军机降落,或美日高阶官员的友台言论,如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Mark Milley)称“美军有能力保卫台湾”、美军新任海军部长托罗(Carlos Del Toro)说“会竭尽所能保卫台湾”、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帕帕罗(Sam Paparo)指“保卫台湾是他的使命”,台湾在回应这些讯息,最重要的方式是“我会更快的增强自身军力”,这样才会有互信,这就是所谓的“战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