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4台青讲“母语” 台官方办“台语吟汉诗”比赛冀推广
日前台湾教育部公布资料显示,1986-1994年出生的台湾年轻人会说闽南语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面临语言传承危机。今年恰逢台湾文化协会百周年,将举办首届“蒋渭水台语汉诗吟唱大赛”,推广“母语”传承。
台日据时期重要的领导人物-蒋渭水(1890-1931年)等人于1921年成立“台湾文化协会”,今(2021)年适逢成立100周年,为缅怀先贤成立文化协会之宗旨,并强化闽南语之传承、提升文学素养、推广吟唱教育,义美文教基金会、台北市信民协会主办“2021蒋渭水台语汉诗吟唱赛”。除游锡堃外,文化部部长李永得、教育部政务次长蔡清华、义美文教基金会执行董事高志明、滩音吟社洪世谋老师等人,都亲临活动现场。
台湾年轻人少有会说方言者
日前台教育部颁布《台湾本土语言调查报告》,显示台湾的闽南语、客家话及各个原住民族语,皆面临程度不一的世代传承危机,流失的情形每况愈下。2001年台湾开始将上述本土语言纳入小学必修课程,但学生的母语能力仍有待提升。
其中1986年至1994年出生的台湾人,说闽南语的比例已降到22.3%。除了60岁以上的人口较常使用母语外,台湾其他年龄层的日常生活语言已大量使用华语(现代标准汉语),12岁以下孩童在家中使用母语的频率仅有16.61%。
“台语汉诗吟唱赛”设立之目的
游锡堃致词表示:“台语是台湾人的母语,却有很多人不会讲台语”。他回忆,自己30年前担任宜兰县长时,就是全台最早推动闽南语教育的地方首长,还推动小学聘请闽南语老师朗读课本。游锡堃接着说到宗教,他自己虽然信佛、道与民间信仰,但相当佩服基督教,因为当年传教士来到台湾,便是鼓励民众用自己的母语向上帝祷告,游锡堃觉得这就是基督宗教文明与儒家思想不同的地方,认为母语储存这件事,需要抱持批判态度检视过去旧有的思惟模式。
游锡堃认为闽南语汉诗吟唱相当具有意义,第一是能丰富文学素养、第二,吟唱是一门艺术,是流传许久的优美文化、第三是强化台语传承。游锡堃最后提到,由于日本、韩国、越南各自皆有举办用日语、韩语、越语吟唱汉诗,游希望能统一使用“台语汉诗吟唱”的名称。
记者会后由洪世谋老师吟唱,唐代诗人杜甫(712-770)诗作《客至》、立法委员同时也是三余吟社副社长的邱臣远则吟唱明代文人杨慎(1488-1559)作品《临江仙》、游锡堃接着上台吟唱唐代诗人张继(715-779)诗作《枫桥夜泊》。另外特别邀请曾拍摄《华语正在杀害母语》影片,而声名大噪的台湾网红阿华师,以三个小故事分享母语储存推动的重要性,为活动画上句点。
“2021蒋渭水台语汉诗吟唱赛”分为初赛、复赛与决赛,5月3日至7月30日受理报名,8月15日揭晓初赛结果。9月4日在云林百年古厝庭园-“三秀园”举行复赛。决赛则于10月2日举行,并于“台湾文化协会”100周年前夕,在立法院举办颁奖典礼。除了闽南语外,将来也有机会举行客语汉诗吟唱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