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极权政体屠杀 蔡英文点烛悼念二战期间犹太受难者

撰文: 屈彦辰
出版:更新:

台湾民主基金会3月25日举行“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活动,台湾总统蔡英文致词时表示,她身为一个“追求转型正义和历史真相的国家领导人”,很感激借此再次省思大屠杀,纪念受难者。

蔡英文(中)、台外交部长吴钊燮(左2)及台立法院长游锡堃(右2)3月25日下午出席“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与德国在台协会处长王子陶(Thomas Prinz) (左3)、驻台北以色列经济文化办事处代表柯思毕(Omer Caspi)(右3)等人合影。 (中央社)

活动旨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德国纳粹政权迫害屠杀的犹太人,活动并有蔡英文携手以色列和德国驻台使节、吴钊燮、游锡堃的点烛仪式,以及犹太牧师祈祷,一同为在二战期间的犹太受难者祝祷。

此外,活动现场也播放纪录短片《确实我还活着-亚伯拉罕・阿韦尔(Avraham Avriel)的故事》,内容为经历大屠杀的幸存者亲身讲述的生死故事。

放任种族歧视会带来严重后果

德国在台协会处长王子陶表示,每一年这项纪念活动不仅仅是在以色列跟德国举办,世界上许多地区也进行这项活动。他强调,对所有人而言,遗忘的开始就是危险再起之际,必须牢记,放任反犹太主义跟种族歧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应该警觉,明辨歧视以及阴谋论,以理性、积极的态度反制。

王子陶说,每一位德国人都明白有义务保护当地的犹太人,不让他们遭受威胁与暴力,纪念不应终止,这项责任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基础精神之一。他指出,在德国举行纪念大屠杀活动时,“我们由衷感谢幸存者仍愿意对我们伸出双手”,“以色列及其他国家也愿意再度信任我们”,并乐见犹太文化在德国与全球再度繁荣。

王子陶特别感谢幸存者亚伯拉罕的证言,并分享亲身经历的艰苦,赞许这种精神为德国与以色列开拓一条新的和平道路。他表示,有人问他为何要在台湾举办大屠杀纪念日,台湾跟纳粹残暴毫无关联,他的回答是:纪念大屠杀给予我们一个机会,深思和平、人权、民主、媒体自由、司法独立以及保护少数民族的重要性,必须积极维护这些价值,它们不是理所当然的,“身处特殊国际环境的民主台湾,就是个合适的地方来举办这纪念日。”

+3

冷漠与沉默助长迫害

以色列驻台代表柯思毕则简要讲述纳粹初期屠杀的历史,1941年6月26日纳粹军队进入今日乌克兰的奥斯特罗格市,并在接下来的14个月中,处决当地将近一万名的犹太人,当中也包含他个人的曾祖父母

柯思毕表示,在过去几年间,可看到全球针对犹太人的反犹太袭击事件急剧增加,“我们通常会特别注意最暴力和极端的攻击行为,并以强烈而清晰的声音加以谴责”,但其实每天都有成千上万起较小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几乎没有引起注意,这些事件就这样几乎被冷漠的接受了。

柯思毕认为,不应该让历史重演,借由自己记住并提醒他人关于大屠杀的恐惧,借由教育下一代从这一巨大的人类悲剧中所学到的教训等,在以色列,大屠杀的缅怀纪念是群体基因的一部份,但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显然并非如此理所当然,而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办事处在五年前与德国在台协会一起在台湾发起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活动。

台湾应正视威权统治的过去

蔡英文致词表示,她身为一个“追求转型正义和历史真相的国家领导人”,她很感激借此再次省思大屠杀,纪念受难者。她说,透过分享这些经历及回忆,才能反省这个历史黑暗时刻得来的教训,大屠杀的伤痕提醒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努力,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再发生。

蔡英文出席台湾民主基金会3月25日举行“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活动,致词表示她“身为一个追求转型正义和历史真相的国家领导人”,她很感激借此再次省思大屠杀,纪念受难者。 (台湾总统府)

蔡英文强调,在台湾,首先要正视和认知过去的威权统治,积极保护人权,坚守民主不容妥协的承诺,为了让后代子孙牢记前车之鉴,台湾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持续探究台湾威权统治时期迫害人权的史实,透过保存史料并公开于民,积极寻求历史真相以平反。

蔡英文又指出,保障人权不能止于个别国家的政策,鉴于威权、民粹和极端主义再次在世界各地猖獗的趋势令人忧心,突显全球携手合作以推进人权和民主的重要性,台湾现在和未来都一定会积极参与。

她表示,以色列办事处与德国在台协会每年在台湾举办大屠杀纪念活动,是和解与和平共存的重要象征,台湾很荣幸参与,“这个活动也提醒我们工作还没有完成”;台湾永远不会忘记过去,也会与国际社会齐心共筑更美好、包容及和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