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缺水|不问苍生问鬼神:台湾的“祈雨政治学”

撰文: 林嘉禾
出版:更新:

台湾目前缺水严重,旱情使得台湾各产业皆面临巨大挑战,经济部长王美花除了指出可在工业区凿井取水之余,许多农民也早已在迫切的停灌威胁下改种大豆、高梁等耐旱杂粮。根据台经济部水利署统计,截至3月7日,全台21座水库有10座蓄水量低于20%,就连蔡英文也称水情是“56年最严峻时刻”。

由此,台湾重要的宫庙大甲镇澜宫举行了许久未见的“祈雨仪式”。祈雨仪式其实在台湾并非首闻,每逢旱季,官员和民众在宫庙祈雨的消息,不少地方都曾有过。以大甲镇澜宫为例,其自清代即有举行祈雨仪式的纪录,若往上追溯自商汤以降,祈雨仪式更是中华文化数千年传统信仰的一部分;蔡英文近日也指出,她在参拜宫庙时,都不忘诚心祈求“风调雨顺”。

台湾台中大甲镇澜宫上次举行祈雨仪式是1963年,当时台中县长何金生,和大甲、大安、外埔、后里四乡镇长以及民意代表披麻带孝前往祈雨。(中央社)

但这次较为特别之处,或许是在于仪式背后的政治。镇澜宫祈雨仪式的源起,按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之子颜宽恒在Facebook所透露,是由农委会与刚改制为官署的农田水利署(由农委会农田水利处合并农田水利会而成)主动与镇澜宫接洽,希望举行祈雨仪式。镇澜宫遂于3月7日上午举行睽违58年的祈雨仪式,现场3,000名出席者皆仿效古人商汤故事、身穿白衣参加,现场还高挂古代神鸟“商羊”、祈雨布幡“大亢旱魃禾丰润”等重要布置。

不过,由于消息宣布后被部分舆论指责为迷信,据台媒《联合报》报道,原本答应出席的中央民意代表与农委会与农田水利署官员竟全部缺席(仅水利署台中处官员出席),而在委托机关转趋低调后,祈雨主角变成是“应邀”参加的台中市长卢秀燕与该府水利局长范世亿、农业局长蔡精强、经发局长张峰源、民政局长吴世玮、消防局长曾进财五位局长担纲,宾客竟成为主人。

值得一提的是,民进党政府几位官员对此事的响应,乃是以“习俗”视之。台行政院长苏贞昌被媒体询问祈雨仪式是否是“不问苍生问鬼神”时,表示“诚意有时候也要向天表明”,更称活动是“地方水利处依照往年的习俗,和宫庙、民间一起祈求”;台农委会主委陈吉仲则称,“在农田水利会升格之前,本来就有这样的传统习俗,农委会也相当尊重,今天这样祈雨的活动也是根据过去的习俗仪式”。

2021年3月7日台湾台中大甲镇澜宫祈雨仪式,此次与1963年最大的差异在于,施法者由和尚变成了道士,服装由披麻带孝改成白衣,但是仪式整体逻辑并未改变,台中市长卢秀燕率市府官员整齐站在第一排。(中央社)

其实,不论是“迷信”还是“习俗”,都忽略了祈雨仪式所代表的世界观。因为在中国传统世界观当中,天与人的关系是连动而非生冷的。所以,古代祈雨者皆认为,天不降雨、乃至于久旱是因为施政者不善、甚至是“失德”,导致老天震怒,因而必须由统治者出面罪己,祈求上天宽恕人间,尽快降雨。

而这次镇澜宫祈雨仪式,本系由代表中央的农委会连系接洽,但最后由于遭受“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抨击,使得民进党中央政府官员纷纷对神“爽约”,出席人士变成以台中市政府官员为主,也等于变相由台中市长卢秀燕担当以往的“罪人”角色。

这种奇怪的政治循环,源于古今祈雨背后的世界观已经改变,现代祈雨者仅是纯粹祈求、祷告而已,古代为政之道和借由自然灾害反省施政的天人关系,在这当中被统治者以“尊重民俗”为由卸去了责任;台湾的“祈雨政治学”,也就呈现如此诡异和尴尬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