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要求承诺“不促进台独” 台湾中华鸟会拒签文件遭国际鸟盟除名
台湾的“中华民国野鸟学会”(中华鸟会)今天(15日)对外发布新闻稿,证实自己遭到国际鸟盟除名,在此之前,中华鸟会自1996年来,就一直是国际鸟盟的会员之一。至于遭到除名的原因方面,中华鸟会指出,2019年底国际鸟盟持续要求他们更改“合法注册的中文名称”,更“片面要求”中华鸟会签署政治文件,承诺不促进或倡导中华民国的合法性及台湾脱离中国大陆独立,中华鸟会认为签署这文件非常不宜,故拒绝签署。
中华鸟会成立于1988年,并由台湾21个地方鸟会及生态保护团体联合组成,致力于推动栖地保育、物种保育、教育推广与国际交流等工作。中华鸟会指出,过去20年间,该会已被国际鸟盟要求更改英文名称三次,这次却是首度触及该会的中文名称;至于国际鸟盟有意使中华鸟会签署政治文件,中华鸟会则强调,自己不是政治推手,“我们是保育组织”,也从未就两岸政治类议题表达过立场。
中华鸟会指出,国际鸟盟除了要求鸟会更名,并签署政治文件外,更声称国际鸟盟将不参与由台湾政府全额或部分资助的相关活动,也不允许国际鸟盟的名称与标志被使用或展示在有标示台湾“国旗、标志、符号”等相关文件、报吿或任何形式的传播媒体;国际鸟盟曾对此表示,这是基于要与“中华民国的独立”保持距离。中华鸟会则认为,国际鸟盟的举措显然是基于政治考量,身为全球保育组织不应作出这类决定。
为解决问题,中华鸟会表示,已尽最大努力与国际鸟盟沟通,该会也将依进程预定于9月19日的会员代表大会进行讨论,但国际鸟盟已于9月7日的全球理事会投票决议,以中华鸟会尚未解决“风险”为理由,决定将鸟会于伙伴关系中移除。
中华鸟会指出,该会从不认为自己的组织对于国际鸟盟是一个风险,鸟会在亚洲地区长年以来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合作伙伴,鸟会在鸟类保育上一直都有良好的纪录,其中野鸟栖地及黑面琵鹭的保育就证明了这点。
中华鸟会认为,国际鸟盟将重要的成员从伙伴关系中除名,将影响亚洲地区的野鸟保育,这也似乎成为政治妨碍保育工作的例子。
资料显示,国际鸟盟自1922年成立(当时名为国际鸟类保护协会),是一个关注鸟类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联盟机构。现在有120多个伙伴成员,工作范围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及地区,致力保育鸟类和它们的生态环境,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香港观鸟会2013年正式成为其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