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前台经院院长林建甫:新冠瘟神会离去 挑战在经济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进入全球大流行(pandemic)迄今,全球确诊病例已超过2,100万人。此“百年一遇”的全球性疫情,不只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冲击,全球经济也面临重大挑战。疫情下的经济有何挑战,又该如何展望疫后的经济机会?《多维TW》8月13日邀请到台湾中国信托金控首席经济学家、前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台湾大学经济系名誉教授林建甫进行主题演讲,解读新冠疫情及疫情(后)时代下的经济挑战与发展机会。
疫情让世界“变得不太一样”
“新冠病毒已不是一般流行(epidemic)足以形容,而是全球性的大流行(pandemic)。”台湾中国信托金控首席经济学家,前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建甫开头便强调此次新冠疫情的严重性,并深入浅出地为听众科普此次新冠病毒的背景知识。
林建甫表示,台湾过去因为历经SARS洗礼,而台湾民众在此次疫情中,也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的习惯,因此很幸运地目前台湾民众在生活上,并没有太大改变,但全世界因疫情的冲击,已经“变得不太一样”。这改变从日常生活就可感受到,例如生活总是不离酒吧、咖啡和足球赛的欧美民众,因为疫情的关系,人们首次经历到封城、禁足的生活。
经济学家是如何评估此次疫情的冲击呢?林建甫坦言,经济学家在第一时间的预估,其实很“掉漆”(闽南语,有不尽理想、表现不佳的意思),认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大,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在武汉封城已20几天后时还预估,全球经济成长率的衰退只会介于0.1%至0.2%间。由此也让他感悟到,有时候“社会科学没有绝对的错与对,只有相对的”。
林建甫指出,根据国际最新的预估,全球2020年的经济成长率预估是-5.5%。其中衰退最惨的是欧洲,这与经济、产业结构有关,像是英国、法国因为服务业发达,而人们不能从事喝咖啡、看球赛等消费活动时,影响甚深。至于美国之所以没有这么糟,跟美国还有高科技和制造业有关。台湾经济成长率整体而言只有小幅下修,近来台湾“报复性消费”满明显的,在资本形成的部分,政府与民间的投资贡献也不少。
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
在疫情下的全球经济遭遇到哪些重大挑战,林建甫指出,包括全球供应链断链、欧美服务业重创,以及股市大震荡。
在全球供应方面,先是因为中国大陆“中间财”生产的中断,冲击全球供应链的运行;而在低端制造业商品的供应也是,因为过去欧美就不屑生产像口罩、消毒水等产品。
不过,林建甫认为中国大陆目前在制造业的恢复,速度很快,情况也不错。反观欧美则是相当严重,“欧美服务业受创程度,远超过金融海啸时期”。最后,则是股市的大震荡,例如美国道琼斯在2020年年初已接近3万点,但到了3月份则跌至约18000点,而现在又上升至约27000点,足见震荡起伏相当大,某日甚至曾下跌3000点。美股的大震荡,更让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说出,“我实在太年轻”,因为他直到活到89岁才见到美股第一次熔断。
林建甫直言,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唯一可确定的,就是不确定”。他指出,眼前的各种问题包括,疫情的解药在哪,疫情何时会结束,另外还有产业供应链、中美贸易战、政府洒大钱,以及股市与经济脱钩,股市是否会崩盘等难题。
印钞票撒钱救市有后遗症
面对疫情重挫的经济该怎么办呢?怎么挽救市场?林建甫说,全世界的政府皆然,都是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下手。首先在货币政策上,美联储(The Fed)就在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意志下,采取量化宽松(QE)策略,把好不容易自2015年底开始逐步升息的利率,降到几乎零利率,“一下子把升息吐了回来”。他认为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全世界都要跟着降息。
在台湾方面,林建甫表示台湾央行是到了3月20日才降了一码,在外界观望是否会再降息时,台湾央行于6月18日决议利率维持不变。降幅够不够呢?林建甫认为应该要再下调,否则台湾央行在稳定新台币汇率上就要更加用力。
为何台湾央行决议不降息,林建甫表示,可能是考量到未来经济更严峻时才有工具可用,再者也是顾虑低利率会导致房地产上涨、恶化贫富不均等。另外,他从金融业的角度表示,不降息有利金融业,因为银行是靠利差过活。
除了货币政策外,各地政府也需要更多财政政策来纾困。林建甫指出,台湾政府在纾困方面的支出,相较其他经济体是低的,不过因为社会情境有差异,台湾人多是有储蓄,不像美国人,因此台湾政府在纾困支出方面,会因为替代消费因素,而导致乘数效果不大;再者,美国纾困会花这么多钱,也是因为2020年有总统大选。
林建甫说,为不要债留子孙,台湾在纾困振兴上,应赶快进入公共债务的管理,或是投入于公共基础建设上。接下来,如何解决资金流动性泛滥和全球债务问题,是全球经济在疫情后要面对的两大后遗症,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世代不公和贫富不均。
平台经济是未来经济的机会
尽管全球经济在疫情冲击下带来诸多挑战,但林建甫指出,未来经济仍是有发展的契机。新时代的经济方向就是如何因应“工业革命4.0”,即数据技术时代(Data Technology,简称DT)的到来。台湾过去的经济发展,高科技业受惠于计算机革命下的信息技术时代(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但未来的重点在于能否在发展平台经济,以及服务贸易。
林建甫表示,与平台经济发展攸关的项目包括,5G、AI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线上线下整合(O2O)、实境产品体验(AR)等。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下,资料数据变得非常重要,现在一定要会利用大数据,才能精准生产与行销。在平台经济的趋势下,也将改写经济理论和人类的生活,例如自驾车、共享经济和远距医疗发展等。
瘟神终会离去 难在经济
“似曾相似,历史总是一直轮回”,对此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林建甫做了如此的结论。他说这不是人类首次遭遇的病毒挑战,不要小看病毒外,也要看见病毒带来的机会和新的变化。
林建甫指出,在后疫情时代,“许多事情回不去了”,并会成为“新常态”,例如要维持社交安全距离,而值得关注的变化涵盖政治、经济各层面,比方说贫富差距、至少两年至三年的低利率、美元体系的裂解、大债务时代的来临、生产供应链分化为中国规格和美国规格、地缘政治动荡、反全球化、自由民主转向社会民主等等。
林建甫强调,“疫情在人类的科学技术下,一定会被解决”,但挑战在于未来,以及马上要面对的各种经济难题,台湾需要把握“在瘟神过后,经济反弹下”的经济机会。
在讲座最后与会的听众无不把握机会与主讲者林建甫教授交流,并针对讲座主题提出“中、美经济是否会因债务而崩溃”,以及“疫情下的政府治理能力”等问题。
中国大陆经济崩溃论 言过其实
针对目前各国举债严重,未来美国或中国大陆有没有可能会面临债务破灭的问题?林建甫回应,他是个经济学家,因此会借经济角度,而非道德或政治,来评估这样的风险。他说,全世界唯一可以印钞票,但不会崩盘的只有美国,因为黑手党和世界各地人们要藏钱,也都是藏美金,而世界越动荡,美金价格越高。这也是为何中国大陆要挑战美元霸权,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要走的路,为的就是不要受制于美金。
林建甫表示,过去与中国大陆学者交流时,中国大陆学者的看法基本上是不认为政府债务会破灭,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大陆经济的所有制,例如土地等,主要还是“共产党的”(公有制),中共是不可能让债务破灭,是具备偿债能力的。另外,有声音指“中国大陆经济,恐因水患而崩盘”,林建甫则认为“言过其实”。
对于中国大陆的债务问题,林建甫认为可以对比的是日本。日本是全世界政府债务最高的国家,债务问题较欧洲严重,但为何日本没有发生欧债危机,关键在于日本的债务不是外债,而是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同样的,中国大陆也是内部的债务,跟国外借的不多,因此他判断中国大陆因债务而崩溃是不太可能。
林建甫进一步借中国大陆强大的内需经济实力,以及其交通建设,来否定中国大陆经济崩溃论。他回忆起,1980年代末在美国学习时,最佩服的就是美国遍布的高速公路,当时中国大陆连一条高速公路都没有,但现在中国大陆不但有遍布的高速公路,更进一步超越美国的是中国大陆的高速铁路建设,因此他是乐观看待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前景。
疫情考验政府治理能力
在疫情下,是否凸显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性?林建甫深表同意。他认为美国疫情会这么严重,特朗普要付很大的责任。不过,美国因为是联邦制,很多州长的治理还是很厉害。他说美国虽然是民主国家,但近年来有偏向民粹的问题,他认为美国假如是拜登(Joe Biden)执政后,由于其副手值得期待,有机会再把美国“带回来”。
曾代表台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国际经济会议的林建甫表示,从他的国际参与经验来看,他认为特朗普是很成功的商人,但很多思维不是身为一个政治家和国家领导人该有的。
“政治家和国家领导人要讲求的是照顾广泛利益,而非自私自利”,林建甫指出,像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就是某种自私的讲法。相较之下,习近平在国际场合讲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是外交辞令,可这才是国际领导人该说的话。而在亚洲四小龙中,林建甫也相当肯定韩国及新加坡政府的治理能力,但港府是让他比较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