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蔡英文“反中仇陆”牺牲陆生 马英九吁大学校长们站出来反对

撰文: 廖士锋
出版:更新:

陆生归台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民进党政府全面放行,甚至是台湾教育部都松口答应、发出公文后,硬是被陆委会给“追剿”,对此马英九8月13日在脸书(Facebook)贴文,呼吁全台湾大专院校的校院长一齐站出来反对。

马英九批评,民进党政府已全面开放境外生返台,却独漏陆生,使其成为“反中仇陆”政策的牺牲品。他强调,陆生来台“一直是两岸青年交流建立友谊的最佳途径”,对蔡英文政府的做法深感遗憾,呼吁全台大专院校校长一齐反对。

马英九批评蔡英文政府拿陆生当作“反中仇陆”政策的牺牲品。(陈卓邦/多维新闻)

马英九以德国和法国如何化解历史仇恨为例,称1870年普法战争以降,两国多有领土互相割让的仇恨,但是,“战后德法两国政府有识之士都认为,历史仇恨终需化解”,而仇恨的化解就从学生交流开始,马英九指出,1963年双方签署象征友好和解的《爱丽舍条约》,成立德法青年组织,共同推动超大规模、历时数十年、数百万人参与的学生交流计划;经过年轻世代数十年的深度交流,曾经是世仇的德法两国,逐渐化解仇恨、走向合作,彻底改变双方关系。

二战之后,欧洲大陆各国开启欧洲整合的政治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两方就是德国与法国,从经济整合开始,到了1993年《马斯垂克条约》正式生效,德法都同意放弃他们历史悠久、引以为傲的货币─法郎与马克,推动欧洲共同货币的实施,终让欧元于2002年成为欧盟多数国家的法定货币,为欧洲整合取得重大进展。

马英九提到,如同德法两国推动青年交流化解历史仇恨,两岸要建立永续的和平繁荣,也一定要从年轻一代开始。他历数2011年任内开放陆生来台就读大学院校,到卸任的2016年,来台陆生增加到4.2万多人,“成长达50倍,各大学都有陆生”。马英九认为,尽管两岸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但有机会在青年时期交流互动,“了解越深、误解就越少,越能建立友谊与共同价值,为两岸永续和平奠定基础。事实也证明,许多陆生来台后,不只对台湾留下良好印象,并触发他们对于两岸未来有更深刻务实的思考,这不是政府用任何宣传能够取得的成果”。

马英九重话批评蔡英文政府自2月9日禁止陆生来台已超过200天,“选择性排除陆生返台就学,完全是政治考虑。这种对待陆生的方式,既不公平,也让两岸敌意螺旋更加升高”,他呼吁两岸当局,不要中断两岸青年交流的机会,让新、旧陆生都能够来台,让共享血缘、历史、与文化的两岸青年,能够跨越政治鸿沟,他也呼应台湾知名政论家王健壮日前投书台媒《联合报》的倡议,呼吁公私立大学校长们挺身而出,一同严正要求民进党政府修正错误的政策。

马英九用蔡英文自己的两段话,“台湾向来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政治因素不应该凌驾在健康人权之上”,呼吁蔡英文抛开对陆生、陆配以及陆配子女的歧视,“不要让政治凌驾教育与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