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逝世】郝柏村李登辉二人互斗 国民党“主流非主流”之争
今日(30日)下午,台湾前行政院长、参谋总长郝柏村,因中风引发器官衰竭,于内湖三军总医院逝世,享寿101岁。郝柏村在台湾政坛上的风风雨雨,也算划下休止符。
郝柏村陨落,与李登辉渐渐走出台湾历史,象征着台湾在1980年代,那个反动派与改革派的激烈斗争,混杂着本土派与大中国意识的恶斗,如今在台湾已经划下休止符。台湾民意如今已经形成高涨的台湾意识为主调,新党主席郁慕明所说,“两岸回不去了”之评,以及国民党的崩溃裂解,其实已经阐明,当年李郝之争,究竟谁胜谁败?
郝柏村早年并非是蒋介石爱将,其炮兵出身的背景并非国民党黄埔系统的主流,加上其在1958年的823炮战中的表现,在台湾军史研究者中,争议性颇大。原本,蒋介石于1970年代初期因为严重车祸而将权力交予蒋经国时,蒋经国身边锐意培养的文武二将—王升(掌控政治作战、军中思想)和于豪章(将从陆军总司令升任参谋总长),一直都是当时台湾政坛、甚至美国军方认为的军事中心人物。郝柏村并不在蒋经国的接班梯队上。但是,天不从人愿。于豪章在1974年遭遇惨烈的直升机空难而半身不遂。相继的,王升在1980年代初期,因为功高震主、在军中自组“刘少康办公室”派系,遭到蒋经国贬抑,1984年高峰之后,王升默默淡出军中,并外放至中南美友邦担任阳春大使,抑郁而终。
在蒋经国失去二位军事爱将后,郝柏村才得以从陆军系统,直取军事权力核心。而蒋经国在1984年爆发江南案后,丧失了蒋家世袭接班的信心,开始计划开放民主化,启动台湾民主化工程,而李登辉此时刚好受到蒋经国重视,而担任副手职位。郝柏村同时间,也从陆军总司令跃升为参谋总长,蒋经国身边一文一武换成李登辉与郝柏村,而重用李登辉,是蒋经国计划台湾民主化、甚至国民党本土化的遗绪,蒋经国在将死晚年,说出:“我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一语,等同启动台湾本土化意识的兴起,也加快了民主化脚步。但是,郝柏村在军事圈中,圈养“郝系”人马,犹如当年韩国总统全斗焕组织的“一心会”翻版,全斗焕挟着军中派系势力,军事政变成功,而相较南韩与台湾历史演进的相似,郝柏村的一举一动,也深受台湾政坛、甚至国际的重视。
蒋经国于1988年1月13日突然死亡,造成台湾政坛真空,此时国民党内乱成一团,蒋经国以往压抑的所谓蒋宋美龄保守势力,利用时间集结大反扑,而站在后面的,是郝柏村的军方势力,以及外交系统包括沈昌焕等官僚为中心。蒋经国与蒋宋美龄,在蒋介石时代有过“儿科对妇科”的严重政治斗争,后来因蒋介石严重车祸而斗争告终,“妇科”势力暂时撤退。直到蒋经国突然死亡,“妇科”势力班师回台,准备夺权。而李登辉当时犹如“虎口上的总统”,仅能用蒋经国留下的爱将宋楚瑜、蒋彦士等外省大老护盘,勉强稳住局势,而这些开明派外省大老,利用当时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制造舆论压力,逼迫保守势力退散。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常委的中国时报社长余纪中,在这个关键时刻,采取了临门一脚的策略,与宋楚瑜合作,稳固了李登辉代理总统的正当性。
因为蒋宋美龄回台夺权未成,接续之工作由郝柏村担纲。李登辉在那个时代,接应着蒋经国晚年的解严、解除动员戡乱时期以及回归宪政的遗绪,必须在民主化和本土化上面,与国民党保守派奋力一搏,其一是为了保护国民党政权,其二则是压抑保守派的再起。李登辉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自称使用德川家康的心战法,以及雍正的“戒急用忍”金句,熬过那段风雨飘摇的时间。要压抑国民党保守派,就必须要拿下郝柏村。而郝柏村已经担任接近10年的参谋总长,军权功高震主,要如何拔除郝柏村的保守派系势力,是相当艰难的工程。
李登辉先拔擢保守派重臣,包括李焕、沈昌换派系,并且在军事上完全听从郝柏村建议,包括拉法叶舰弊案等案之发生,李登辉都默默吞下苦果,一方面用雍正的心法来强固自己,另一方面用德川家康的结盟战术,拉拢郝柏村来处理李焕等文官体系保守派。在李郝于1989年后一段时间,是属于“联盟”的状态,而恰巧适时发生了天安门事件,台湾学生运动勃发,后续引起了野百合运动,以及台湾国会改革、老贼问题的解决,都是李郝体制、一文一武在虎口边度过。1988年520农民运动,在台北街头造成严重警民冲突,郝柏村当时以参谋总长身份,下令宪兵部队实弹对抗,结果此决策遭到李登辉用巧劲移除,此事件在当时也开始了李郝之间的裂痕。
在李登辉1990年渡过险恶的二月政争,顺利地在五月份当选第七任总统,其政治地位更形稳固,国民党核心党权牢牢抓在李登辉手中。而彼时随着民进党越来越强大,李登辉开始引入民进党势力、在台面下金援民进党,希望在台湾形成有效的两党制衡政治,启动“宁静革命”,李登辉也培养自己的核心人马,在国民党里形成所谓“主流派”,与由反动保守派势力组成的“非主流派”发生严重斗争。当时,李登辉主流派由中国时报形成舆论保护,用自由主义的意识批判非主流派。而非主流派则集结在联合报系的支持下,以统一思想来集结批判主流派的台湾主体论,此时,郝柏村被授予国防部长、继而行政院长之位,在经过挣扎以及目前仍然成谜的交易下,郝柏村竟然接受李登辉的邀请,卸下实质军权,交予李登辉指定培养的汤曜明系(汤曜明为首位台籍参谋总长,其为客家人)。
郝柏村在行政院长任内,可能惊觉军权遭到剥夺,故行使所谓“小军谈”的职权。依照当时台湾宪政体制的模糊界线,阁揆是否能在总统之外,另行集结军方将领进行军事会谈,是有模糊可议空间,但是郝柏村秘密进行的军谈,被李登辉掌控的情治系统所查获,李登辉没有在国民党执政系统中处理郝柏村越权事件,而是改采利用党外媒体的报道、以及民进党立委在立法院的强力质询与抵制,让郝系相当吃亏。而民进党方面在李登辉暗助下,已经实质与李登辉主流派控制立法院,非主流派的声音在老立委、老国代相继退出后而形成真空,故民进党与李登辉用政治交换,以换得电子媒体开放的代价,与国民党主流派合作,在立法院以激烈方式,斗垮郝柏村,眼见国民党内同志在立院内与民进党立委同声一气反郝,郝柏村在相当尴尬且寂寞的处境下,远离台湾政坛。
解决了郝柏村此心头大患,李登辉的“宁静革命”终于成功大半,与当年捷克的“天鹅绒革命”(Velvet Revvolution)相互辉映,几乎不流一滴血,寂静无声地完成台湾民主化。李登辉原本准备在他第一任总统任期(1990年5月至1994年)内,开始推动总统直选,但是评估政治上之不可得,以及国民党反动保守势力,开始集结在以郝柏村为首的军系势力上,故总统直选的计划不断辩论、延后,而郝柏村的军中派系大员,依旧在李登辉时代掌握台湾军权,尤其陆军势力的负隅顽抗,李登辉还必须启用郝柏村的死敌蒋仲苓担任国防部长,才能有效压制军中哗变的危机。
如今,李登辉病重,郝柏村逝世,李郝两人间的恩怨,早已经远去,如同后来的“李连”关系,如今看来也成笑话。但是,台湾政治的民主化与本土化,就是如此跌跌撞撞,至今天此般地步。要论李、郝对台湾的贡献,如今盖棺论定的时间尚未到来,台湾前途因为本土化甚至独台化,已经朝向与李登辉当年的“戒急用忍”哲学完全相反的方向前进,而郝柏村的陨落,则正式象征国民党内保守派的结束,以及大中国意识形态,已在国民党内枯萎的现实,台湾的本土化一路朝着失控的方向前进,已经是不可挡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