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党】联合报:柯文哲“第三势力”要翻越三座大山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台湾2020大选逼近,台北市长柯文哲筹组台湾民众党,引发关注。
台媒《联合报》今日(5日)发表评论文章,指柯文哲意欲在蓝绿之外,找出台湾政治的第三势力,但眼前柯文哲得先翻过三座大山,第三势力才可能成形。

文章指,第一座大山是立委选举制度,目前是单一选区两票制,单一选区对大党极度有利,强者越强,弱者越弱。2005年修宪后的几次选举,小党的立委席次被压缩,就是明证。虽然也有政党票,但影响有限,加上所有席次仅113席,小党更难突围。总统选举采用非绝对多数的一轮投票制,让政党的合纵连横空间变小,小党或无党籍候选人,可能反成弃保对象,亦不利第三势力出头。

柯文哲一直都很尊敬蒋渭水,外界普遍认为,他将新政党命名为台湾民众党,有效法、追随蒋渭水“改变台湾政治社会文化”的象征意义。(资料图片/联合新闻网)

文章续指,第二座大山是政党路线,能否真的做到超越蓝绿。尽管有不少尝试第三势力的努力,如最早的新党,后来的台联、亲民党,以及近来的时代力量等,但这些第三势力的路线,仍不脱传统的统独、蓝绿范畴,最后只能变成大蓝小蓝,大绿小绿。当大蓝大绿强,小蓝小绿就被弱化,甚至泡沫化。所谓的第三势力,若无法在路线上和传统蓝绿明显区隔,就算一时取得政治版图,也很难持久。

文章指,第三座大山是能否吸纳大量的政治精英。大蓝国民党、大绿民进党在政治精英的质与量上,都有绝对优势,若要筹组第三势力抗衡,第一条路是招降纳叛,吸纳台面上的政治人物加入,当年宋楚瑜的亲民党就是如此。第二条路是在传统政治领域外找人,当年的新党就是如此。两者各有利弊,前者换汤不换药,只能算是选边站。后者新人未受政治考验,容易出错。更关键的问题是,有实力的台面上政治人物,又或者有从政潜力的素人,有何动机加入新成立的政党。

一时尚难和蓝绿抗衡

对柯文哲而言,最好的情况是郭台铭、王金平等加入台湾民众党。但即便如此,仍不能保证第三势力能站稳脚步。过去台联有李登辉加持,亲民党有宋楚瑜挂帅,都吸引不少台面上,甚至是重量级政治人物加入,不过几年之间,还是泡沫化。第三势力,谈何容易。

文章分析称,以现有政党情势而言,柯文哲的台湾民众党,要成为和蓝绿抗衡,甚至取而代之的政治力量,一时尚难以成为气候。但找到扮演关键少数角色的路线,应该是较为务实的思考。

(《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