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0】支联会赴台开研讨会 学运领袖封从德:失败因荆轲太少
由香港支联会、台湾的华人民主书院共同举办的“六四事件30周年:中国民主运动的价值更新与路径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18日起在台北举行。昔日的学运领袖封从德在周日(19日)的会上指出,1989年的学生运动之所以不成功,是由于当年的“荆轲太少、祥林嫂太多”;而今天中国民主化仍未完成,同样是因为勇士太少,多沉溺于悲情意识之故。
此次会议为期2天半。在18日的会前记者会中,香港城市大学前讲座教授郑宇硕表示,希望“中共当局立即为六四屠杀道歉”,并且要放弃一党专政、推行民主选举。
华人民主书院董事会主席曾建元在会上表示,在六四30周年的今天能够在台北举行这样的活动感到非常荣耀,有机会能够参与历史的盛事;遗憾的是过去研讨会都是在香港举行,如今却因种种因素造成活动只能在台北举办。他认为,六四对当时的台湾青年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经验与历史记忆,可说是台湾史的一部份,开启了台湾野百合学运与民主化发展。
何俊仁:望台港为民主继续努力
支联会主席何俊仁则表示,今年同样也是五四运动的100年,100年来许多人在追求中国民主,然而现在习近平主政下“却是另一个文革的来临以及帝制的再现”。他希望中国大陆能够进行政治改革,人民可以获得真正的解放,亦希望台港之间为共同理念与民主梦想继续努力。
何俊仁说,“一国两制”在台湾根本没有市场,从香港的发展可以看得很清楚,很多地方失败或正在走向失败,很多对香港的承诺根本没有兑现甚至已被收回,台湾人根本不会相信“一国两制”。
他又指,中共用其锐实力、用钱已渗透整个香港社会各个阶层。与台湾不同的是,香港没有民主制度,中共透过硬的政治制度可以带来很多不公平的政策,进而抽空香港社会;辅以锐实力、金钱对渗透香港整体政治,进而控制香港。
六四学运参与者、对话中国智库主席王丹则表示,对于六四迄今30年的历程,他提出16字箴言评论,即“永不忘记、永不放弃、重新团结、再次出发”。他又指研究者是时候建立“六四学”研究。
封从德:六四主流论述止于宣泄
在周日(19日)的会议上,学运领袖封从德认为,1989年的学生运动之所以不成功,是由于当年的“荆轲太少、祥林嫂太多”;今天对六四的主流论述依旧像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祥林嫂”一样,成天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停留在宣泄悲情意识的阶段,却从未想过如何结束专制政权,同样缺乏如荆轲般的勇士。
会上还播放了前中国社科院政治所所长、“民主中国阵线”首任主席严家祺所录制的影片。严家祺称,六四事件是“中国当局动用机枪和坦克带来人民的屠杀”,“就像南京大屠杀不是暴乱一样,不是暴乱,是大屠杀”。他呼吁“六四大屠杀,要恢复真相”,并期待六四事件在不远的将来,于2020年、2021年就会被翻案、告诉人民真相。至于李鹏等涉事人员,他认为应该按照法律处理。
独立学者崔卫平则以已故民运人士刘晓波的思想起点切入,发现1980年代刘的思想起点来自于“五四”知识份子。她称“在刘晓波看来,五四知识份子的觉醒不仅体现为严厉的自我反省,还包括对于鲁迅所说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刘于1988年离开中国后,还陆续写过一些反思五四运动和鲁迅的文字,将五四时期的“反封建传统”与当时“反共产党文化压抑个人”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