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台媒称创作概念源自台湾小说 刘慈欣:没看过
2月13日,台湾媒体《商业周刊》网站发文赞许电影《流浪地球》的卖座,但称其概念源自台湾科幻小说家黄海1988年的《地球逃亡》。
尽管《商业周刊》也引述黄海2014年的评论《两岸科幻小说的本质和差异─兼谈刘慈欣〈流浪地球〉、黄海〈地球逃亡〉》,认为刘慈欣对发动机的工程和科学有所详述,黄海更大方承认“《地球逃亡》只能甘拜下风”,但该台媒仍形容刘慈欣“可见就算是‘抄’,也要讲技术,不是照办煮碗就能让人买单的”。
对此,陆媒致电《流浪地球》小说作者刘慈欣的看法。
刘慈欣表示,自己并没有看过黄海的小说《地球逃亡》,“地球人逃离太阳系的概念早就存在,并非由科幻小说家最先提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经有科学家提出把地球装上发动机变成宇宙飞船的概念了”。
陆媒《环球网》昨(14)日匿名刊文称,“说实话,第一时间以为这是一篇‘韩国风格’的稿子”,接著该篇文章又表示,“发现文章对《流浪地球》似乎“更多是赞”,只是标题强调了‘创作概念竟源自台湾’。”
以下是台湾《商业周刊》文章部分节选:
什么电影能比星爷(周星驰)今(2019)年的贺岁片更吸引人?答案是《流浪地球》。这部描述中国人拯救世界的科幻片,今年春节期间成为中国票房冠军。其实此片最早源自一位台湾作家的科幻小说。
《流浪地球》改编自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描述的是太阳将毁灭,中国人为地球装上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但这个概念最早来自1988年台湾作家黄海(本名黄炳煌)的小说《地球逃亡》。
事实上,在黄海的小说里,太阳即将爆炸,唯一活路是为地球装上核融合反应推进器,把地球当太空船一样推离太阳系。这和刘慈欣2000年发表的《流浪地球》相同。如今《流浪地球》电影大卖,有人质疑刘抄袭了黄海。
其实黄海后来曾撰文评论刘的小说:“如果仔细比较两本小说的内容,就会发现,《地球逃亡》对于地球发动机的描述付诸阙如,小说仅提及了理论,地球发动机的外形和运作方式超出我的能力想像,只有略而不提。”和刘慈欣的小说相比,“《地球逃亡》只能甘拜下风。”
不过,该篇文章还是指出,《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一些硬伤。例如:为何科学家讨论成功率是零的方案,却被几个人实践就成功了?电影里描绘“炸木星推动天体”,更是原著没有的情节。事实上和电影相比,刘慈欣的原著更黑暗。但为了普及大众,电影最后才拍成“人定胜天”的样子。
最后,文章也点出一些看法,称以往灾难电影里,拯救世界的是美国人(或白人),就如外媒BBC评论“对未来的艺术描绘,传统上被视为西方的专利。”但这股传统近年来开始被挑战,漫威超级英雄电影《黑豹》(Black Panther),靠黑人主角阻止世界毁灭。
若人们能接受黑人拯救世界,为什么不能接受中国人当英雄?英国《卫报》对《流浪地球》的评论:“中国用自己的科技大片挑战好莱坞。”或许这才是此片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