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电运送首批燃料棒返美国原厂 近40年核四争议告一段落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台湾龙门核能发电厂(又称“核四”)于7月4日凌晨,将首批燃料棒运离厂区,由货车运往基隆港西19号码头,逐一吊上货轮。据中央社报道,此举宣告该项目经历近40年争议后,运转无望。
核四项目构思始于1980年,至1999年正式动工前后一直争议不绝,之后历经2000年政党轮替,施工一度停顿,商业运转则不断延后。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台湾政府于2013年宣布核四1、2号机封存,未来若要启用须经公投决定,同年民间团体举行废核大游行,诉求终结核四、核电归零。
2015年,核四正式启动封存,营运商台电则于2018年3月,宣布将厂内1744束核燃料棒,分3年分批运回美国原厂。
预计2020年底前全数输出
就中央社上述报道,台电基于保密条款,皆不愿证实。台湾原子能委员会放射性物料管理局长刘文忠指出,已审查核备“核子燃料运送计划”、“安全管制计划”及“龙门核电厂核子燃料外运厂区作业计划”,完成核四核子燃料送国外处理管制准备作业,并在今年3月同意台电输出申请。
台电计划把核四电厂转型为综合电力园区,厂内的1744束核燃料棒,预计2020年底前全数输出;未来不但可望减少人力,一年约可减少新台币一亿元的资产维护管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