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烫手山芋”终解决 蔡英文:年金破产将成历史名词

撰文: 黄俊杰
出版:更新:

困扰台湾历届总统多年的“年改问题”,在“理论上”踏出了解决的重要一步。综合台媒报道,台湾立法院周三(20日)深夜三读通过《陆海空军军官士官服役条例》部分条文,明定军人年金最低保障金额为新台币3万8990元(折合约港币1万元),退休俸起支俸率55%,年增率2%;而被不少人视为台湾年金“爆煲”主因之一的“18%优惠存款”(18趴 ),则分10年归零--之所以谓之“理论上”,是因为在可见将来,受影响的持份者(stakeholder)会继续抗争。

台湾国防部长严德发在年改记者会表示,“现役军人有98.7%退休后所得增加,受到实质照顾,军人年改也提升青年报效国家意愿, 促进军人长留久用。”(中央社)

所谓“年金改革”,对一些香港读者来说可能相对陌生--简而言之,年金改革即是退休金改革。因为种种历史因素,例如有意见指出当年的“军公教”(军人、公务员与教师)为了与政府“共渡时艰”,在薪酬等福利上作牺牲,台湾政府为了回报他们,就设立了18%的“存款优惠利益”予军公教。惟所谓的“18趴 ”因其公平性以及对政府财政的严重负担,其合理性屡遭质疑,亦是历届台湾总统的“烫手山芋”。

说到“烫手山芋”,台湾蔡英文自是“点滴在心头”。周四(21日),台湾总统蔡英文即在记者会提到,记得自己即将接任总统之前,与马英九讨论国政交接工作,当时马英九特别提到他无法完成的年金改革问题,谓其任内曾说过要推动年金改革,说过不会坐视不管,也不会把问题留给下一任的总统,“我就是他口中所说的下一任总统”,在今天这个时刻,“我没有任何指责他的意思,这2年来的风风雨雨,让我可以深刻体会他当年犹豫的原因”。

蔡英文在faceook贴文表示,“感谢国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感谢行政团队的全力以赴,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个既能维持基金永续,确保退休安全,同时强化国军战力的军人年改方案。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我们一起做到了。”(蔡英文facebook截图)

蔡英文表示,“在这个历史的时刻,身为国家的元首,除了承担,没有其他的选择”,又指愈是困难的改革,就愈要有承担的勇气,“前人做不到的,我们必须扛起这个责任,否则2016政党的轮替就失去意义”;如果不能在财务上破产之前悬崖勒马,所有人的退休金都将泡汤,台湾的经济也将陷入巨大的危机--又指对各位来说,退休金的减少代表退休生活的重新规划与调整,对于各位生活上所造成的不便,“我要代表国家向各位说声抱歉”。

在野国民党在同日(21日)发表四点声明,指国民党将全力协助提释宪案,并在各县市党部服务处提供年改救济服务,“维护退休人员权益及公平正义”。作为国民党主席的吴敦义,中午透过新闻稿指,民进党政府“号称最会沟通的政府,却不愿意妥善沟通,在社会尚未达成共识下”,强行通过军人年改修正案,将造成社会不安与纷乱,对于台湾未来可能衍生各种不公不义的后遗症,“要求民进党必须为此负起完全的责任,绝对不容矫饰卸责”。

在国民党于中午发表声明后,民进党发言人谷辣斯.尤达卡(Kolas Yotaka)同日在下午记者会反驳吴敦义,指军公教年金改革方案是台湾社会高度的共识,“从2012年前总统马英九任内就要推动的年金改革法案,可惜无功而返、无疾而终,没能完成”;而唯独在年金改革的社会讨论过程中,“看不出来吴敦义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吴敦义的态度始终含含糊糊、不清不楚,“吴主席难道反对年金改革吗?”又指民进党要请吴敦义说清楚立场。谷辣斯.尤达卡续指,过去在国民党长期执政下,乱加码国家重大保险制度,图利特定人士,才是造成今日军公教保险即将破产而必须进行改革的原因,过去连马英九都提出改革版本送到立法院,“如今吴敦义主席呢?吴敦义主席不知反省检讨,简直比马英九还不如。”

日前(19日),台湾反军改团体“八百壮士 ”在立法院外发起游行抗议,徒步前往总统府前,高呼口号表达立场诉求。(中央社)

其实,通过军人年改后,将使于1997年以后任官、未享有“18趴”的14万现役军士官,退伍后的月退所得比现行制度来得多;经台媒《自由时报》估算,逾9成的台湾现役军人,军改后的月退所得不减反增。

《自由时报》引述台湾现役将领指,站在国家整体财政立场,军人年金制度“改比不改好”,如此才能保障后进官兵的权益--这位将领指出,他同时兼具新、旧制年资,虽然退休俸将因军人年改而减少,但对于在役军士官而言,在整体制度能够长期支撑的前提下,军人年改“势必得改”,一些军士官会认为影响越少越好,但他认为“改比不改好”,使军人退除役相关制度能够长期经营。

台湾国防部长严德发先前也对军人年改案提出说明,指为落实照顾役期短、离退早的中、少校军官,台湾政府将起支俸率与年增率调整为“55%+2%”,属新制的退役军士官,每月可比现制(40%+2%)多领新台币5400元至最高新台币19000元,虽部分退役上校、将官退俸会有些损失,“但为了照顾基层,高阶军官多可接受此改革”。(中央社/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