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茶室中毒2死|确定由米酵菌酸引起!粿条等19项食材未检出
台北市信义区远东百货“宝林茶室”素食餐厅爆发食物中毒事件。台湾卫生福利部(卫福部)通报,截至3月29日下午5时半,受害者增至21人,其中2人死亡,6人留院,13人症状轻微在家休养。
宝林茶室食品中毒案已经在死者、住院病患累计8人检出米酵菌酸,台湾卫福部次长王必胜晚间再开记者会定调食物中毒事件是“米酵菌酸”引起,然而在食品检体方面,包含宝林与其供应商,粿条、香兰叶、再来米粉等检体19件却是阴性。
台湾卫福部今(3月29日)早通报,经调查,其中18名患者皆有摄食宝林茶室炒粿条或滑蛋河粉。卫福部次长王必胜昨晚(28日)紧急召开记者会,公布在首名死者的血液检体中验出“米酵菌酸”。
台大法医研究所昨日先从第一名死者血液中检验出米酵菌酸,同晚又从第二名死者胃内容物及血液检验出米酵菌酸。两名死者体内的毒素含量有待检验,至于米酵菌酸从何而来,检警正在追查。
报道指,两名死者遗体解剖后,都发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不全”(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简称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活化,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目前,台北地检署依涉嫌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过失致死等罪嫌,将宝林茶室负责人、店长及代班厨师等三人列为被告,限制出境出海。
1mg即致命 “米酵菌酸”是什么?
米酵菌酸是一种毒素,当米或玉米制品保存不当,由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产生,中毒病人可能出现包括腹痛和呕吐在内病征,情况严重者可引致肝功能异常,甚至死亡。
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是细菌,会被高温杀死,但其所产生的米酵菌酸耐热,冲洗不去,而且即使是极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若食物出现米酵菌酸,即使加热食用,也无法避免中毒。
根据新加坡食品局(Singapore Food Agency)、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和中国政府网站等,米酵菌酸由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产生,这种细菌在土壤及植物中无处不在,最佳生长温度为摄氏37度,而产生椰毒伯克霍尔德氏菌的最理想温度约为摄氏26度。
宝林茶室案|“米酵菌酸”无有效解毒剂 专家:避免重复加热饭面
此前,台北荣总毒物科主任杨振昌表示,台湾没有发生过“米酵菌酸”中毒前例,但根据文献印尼、莫三比克、中国大陆都曾发生“米酵菌酸”中毒案例,“米酵菌酸”中毒可从患者的胃液、血液采检,来厘清。
其中2020年10月黑龙江省的“酸汤子(一种用水磨玉米粉发酵制成的面条)中毒”事件,造成食用的1家12口中9人死亡;他表示,“米酵菌酸”没有解毒剂,对于这类中毒者,只能给予支持疗法。
黑龙江家族吃“酸汤子”9死 卫健委:易生致命菌 10年来致37死
如何避免中毒?
台大医生李建璋建议,短期内对于不是新鲜烹煮,而是重复加热的米、面主食应该都要小心避免。
在自制谷类发酵食品方面,不使用包括霉变玉米在内原料,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
谷类发酵制品方面,储存不当或储存时间过长都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加热食用后仍可引起食物中毒,一般应在购买当天食用完。
木耳或银耳方面,要将其表面清洗干净,然后使用干净的容器和水泡发,一次不宜泡发过多,泡发好后要及时食用;要彻底清洗干净后再烹调,不要食用自采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