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噏乱评】说《庆余年》大胜《二月廿九》绝不合理
最近ViuTV的本地制作剧集《二月廿九》罕有地对外公布收视,首集录得2.9点,最高一刻有3.3点,以过往收视只有约1点的ViuTV来说,已是个不错的成绩。碰巧TVB现正播放的内地剧《庆余年》,与《二月廿九》一样也是穿越题材,在首集直播时段录得26.1点,打破2017年以来二线剧集首播电视直播收视纪录。有内地网民指,《庆余年》在香港完胜港剧《二月廿九》,内地剧横扫香港市场。
诚然,《庆余年》的确是有好成绩,尤其是在内地已经播放完毕下,香港才免费直播也能高收,但这是否代表完胜港剧?又或是完胜《二月廿九》?未必,以下有三项数据,可以解释这种比较并不合理。
两大电视台的差异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即TVB,1967年在香港全面免费播放,只要你家中有电视,有天线,就可以欣赏TVB节目。这个情况已经维持53年,TVB已陪伴香港人53年,储落大批捧场客,即所谓惯性收视,所以近年即使TVB如何受到批评,有多少人要罢睇,依然可以维持大约24-25点的平均收视。而ViuTV,2016年4月才正式启播,至今4年还未够,你可以指望一个4年的电视台可以撼动一间扎根53年的大台?至少还要多五年才能勉强见到车尾灯吧。
【任噏乱评】看著刘江低调离开无线 TVB连一丁点人情味都消失了
收视此消彼长
大家都知道,ViuTV的收视是报喜不报忧,当初《跟著矛盾去旅行》或世界杯直播时,收视高便会说出来大家高兴一下,有很多读者朋友要求我们公布除了TVB以外,ViuTV、港台甚至开电视也要公布,问题是这些电视台不会对外公开,何来有资料?但今次ViuTV反常态,事关最近收视明显慢慢提升,比起一年前约莫只有1点的平均收视,实在有很大进步,所以才与民同乐说出来。至于TVB,撇除疫情影响令收视大增,近几年的收视比起十年前已大幅下跌,而且已经连同七天跨平台计算,也未及旧时的直播收视,在两台收视此消彼长情况下,若然《庆余年》和《二月廿九》十年后再在同台播放,又或者现在两台立即交换播放,相信收视会有不同局面。
剧集成本差天共地
《庆余年》不缺内地大粒星,产量很少的老戏骨陈道明、吴刚共挑大梁,友情出演的袁泉,青年演员张若昀、李沁、李小冉、辛芷蕾、宋轶等,加上于荣光、刘桦、田雨一众老戏骨,这个阵容拍《建国大业》也过得去,虽然是改编网络小说会略减成本,但也投资了五亿,五亿是甚么概念?《如懿传》三亿,《天盛长歌》近五亿,《庆余年》绝对是高成本。《二月廿九》?不算很低,至少也到日本取景,《二月廿九》的导演说,《二》拍10集,每集45分钟,只够钱开40组,可能连《庆余年》一集的价钱也没有,竟然将两者作比较?
并不是说低成本不能出好剧集,也不是说高成本就一定大卖,但综合以上三项条件,要用《庆余年》在TVB高收视来打《二月廿九》在ViuTV低收视,再说本土剧没人支持,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