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再起风云】包拯真真假假三大迷思 原来民间太过于神化
无线热播古装剧《包青天再起风云》,令大家更认识“一代清官”包拯(包青天)的辉煌事绩。对于包拯人们最为熟悉不过就是他皮肤黝黑﹑额头中间有月牙﹑持有尚方宝剑﹑狗头铡斩恶除奸的印象。上这些事在现实中原来不存在的,只是民间借用他“公正严明,铁面无私”的形象进行虚构而已,由于这一些形象太深以至今时今日在开封市中的包公祠中,仍摆放著狗头铡刀供人参观,可见影视剧的形象到底有几深入民心。
包拯是白脸书生
虽然包拯皮肤黝黑已经非常深入民心,不过历史上的包拯其实是白白净净。根据包拯的画像,他的皮肤大致是白偏黄而已,而且在中华包氏宗亲会上根本没有提到包拯皮肤黝黑一事。而他之所以被后人描述黑脸包拯,只因为人们将他同在开封府任官的赵扩混为一谈而已。
据指在包拯还未上任开封府做官之前,此地的开封府最高官员名叫赵扩,此人为人清廉而且皮肤黝黑,对于平民百姓权贵达人都一视同仁,绝无任何的偏私,以致后来有人就形容他是“铁面御史”。后来包拯接替他的职位,同样地他又是为人清清廉铁面无私,但他的人气就比起赵扩甚为广传,最后民间愈传愈热将他们合二为一,误会了包拯就是赵扩所以有黑脸一说。
另外,因为包拯铁面无私的名气愈传愈大,民间就将他美化兼神化。认为他不仅可以将阳间事处理得如此正大光明,相信他亦能处理好阴间事。所以人们就用月亮去美化他,为他脸上弄个月亮,因为月亮代表阴而太阳则代表阳,如此一来他可以日断阳夜断阴。根据包拯的真实画像而看,他脸上亦没有出现任何月亮形状的印记,所以只是民间神化故事而已。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同时亦有不少人以为包拯就是开封人,事实上他是安徽合肥人,只是在开封府做官而已。
“狗头铡”根本不存在
在许多剧集中开封府都必定有所谓的“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用来铡杀不同身份的人。好似“狗头铡”铡杀土豪恶霸;“虎头铡”铡杀贪官污吏;“龙头铡”铡杀皇亲国戚,极为恐怖。不过据指这一些刑罚根本就不存在,在宋代明文规定只有五种刑罚而已,而且是沿袭唐朝的,包括:笞刑(臀杖最少打十下)﹑杖刑(臀杖最少打六十下)﹑徙刑(刑期不等仍要臀杖)﹑流刑(流放里数不等仍要臀杖)﹑死刑(分绞刑﹑斩首),根本就没有记录过铡刀作出刑罚。
因为“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是包青天影视剧的重要标志,引致后来人们记忆犹深,令今时今日在开封市中的包祠中仍出现这一些铡刀,每每受到旅客去仰望,可以说是一种另类的旅游景观。
“尚方宝剑”明代流行宋代只用在军事领域
在许多包拯的影视剧中都会出现一把“尚方宝剑”,就好似台湾制作的《包青天》﹑周星驰主演电影《九品芝麻官》等,这把宝剑就有如“如朕亲临,上斩昏君,下斩谗臣”代表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中,“尚方宝剑”的称谓最早沿于西汉时期。当时有一位比较敢言的大臣名叫朱云希望皇帝能赐“尚方斩马剑”斩杀丞相张禹,皆因为他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令他睇唔过眼。可是因为对方是皇帝本人的老师,而皇帝又觉得朱云是以下犯上,生气之下更拉他出去斩杀,而他则抱著皇宫中的栏杆不放,又幸好在旁的正直官员为其说好话才免杀身之祸,这就是“朱云折栏”成为忠臣敢谏的典故,引致后来“尚方宝剑”在明代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赋予“尚方宝剑”行事权力的盛行就在万历20年,当时宁夏叛乱万历皇帝先后赐予总督魏学曾﹑叶梦熊尚方剑,最后攻破城池被处斩。令到万历皇帝甚是开心以致赐尚方宝剑亦开始频繁起来。不过最成功运用尚方剑的则是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一案。
当时袁崇焕睇唔过毛文龙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于是通宵部署诛杀他。后来抓拿他在众人面前数出他十二条罪状,虽然毛文龙仍称自己无罪,但袁崇焕就非常坚持并拿出“尚方宝剑”斩杀对方为民除害。在这个时期,“尚方宝剑”绝对具有皇权的象征同权力。虽然“尚方宝剑”在明朝盛行,不过不代表宋代并没有。不过宋代赐予的“尚方宝剑”则大多是赋予少数高级将领的,大部份用作为解决武将外出征战的军政领域,而包拯又不是武官所以他难有“尚方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