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情】韦家辉童年经历写进剧情 公屋实况刻画细致引共鸣
由韦家辉一手监制的无线神剧《义不容情》(1989),事隔20年后再在翡翠台深宵时段重播,当年此剧一出引起香港极大回响,曾创下68点最高收视率,至今仍还未有电视剧打破,可以说是香港人的经典。
《义不容情》所以成功,除了一众演员演技精湛外,韦家辉领导的编剧团队,如邓特希、阮少娜等当然功不可抹。透过连番冲突,为每个角色塑造出有血有肉的性格,而且每个人都独特,容易令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告别极度惨痛头三集(梅芬芳遭问吊)之后,旋即进入第二阶段,时间由1961年一下子跳到1982年,简单几幕戏,已勾勒出80年代香港贫苦大众的艰苦日常。
土地问题 掀动角色冲突
就以第四集为例,云姨(苏杏璇饰)含辛茹苦将四名“子女”抚养成人,一家5口并迁入“廉租屋”── 现已重建的牛头角下邨。已长大成人的丁有康(温兆伦饰)认为“一家5口”居于狭小单位内没有私隐,要求申请搬迁到较大单位,惟云姨多番拒绝,读书最多的丁有康总是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当他去港大法律系面试的那个早晨,他跑步后回家时,踏入升降机内看到地上一滩小便,气上心头,而很多时,他总会迁怒于哥哥丁有健,反过来由对方安慰自己,“土地问题”已直接掀动一家人的情绪起落。
贼人用晾衫竹偷窃 网民有共鸣
镜头一转,周志文(梁思浩饰)在家中的帆布床熟睡时,因为大门打开,贼人利用“晾衫竹”穿过铁闸伸进单位内偷窃,幸而志文及时发现,情急之下随手拿了有康明天准备到大学面试时要穿著的皮鞋扔向贼人,皮鞋在扔过程中损坏,事后被有康责骂,而有康被迫穿上一对夹脚皮鞋面试,心情大受影响,认为会带来恶运,丁有健也有陪同随行。有康面试失败后心情烦躁,升上大学法律系幻灭,大哥并加以安慰,但有康认为居住在“廉租屋”是元凶,环境挤迫治安差,影响读书成绩,天气闷热时,打开门户睡觉容易成为贼人偷窃对象,关门睡觉时,又会闷热透不过气来,严重影响生活,将埋藏心底已久的怨气一一爆发出来,并将所有责任归咎于云姨身上。单单是“晾衫竹”偷窃一幕,已勾起很多观众共鸣,有网民指:“为咗通风,以前住公屋嘅人通常都会开木门,最多用块布遮住铁闸,啲师奶有时瞓晏觉,或者喺厨房整嘢,真系唔会发觉有人勾嘢。”
韦家辉真实经历变剧情 用画面纪录时代变迁
上述的故事,很大程度跟韦家辉的真实经历有关,他童年时一家5口住在香港仔华富邨生活,家中有四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二。十岁时,爸爸突然离开屋企,组织另一个家,家庭顿失倚靠,经济陷入困境。故事背景看似有些似曾相识,就是当时韦家辉童年的宿影。居住在“廉租屋”的居民,十之有九都是低收入人士,所以未能够负担得起购置冷气机,(安装冷气机,要向相关部门申请审批)所以家家户户在天气闷热时,都会打开门户睡觉,还会有住户在走廊铺“尼龙床”席地而睡,贼人偷窃、升降机内有人随处小便情节,很多观众看罢都在网上讨论,说是真有其事。
剧本只用了简单又贴地写实的情境呈现眼前,让观众可以透过剧集体会到真实的一面,拍摄手法一丝不苟,是韦家辉个人独特风格,电视剧娱乐大众外,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纪录时代变迁,事隔30年,无线再播此剧,正好反映它做到这一点,生于现今年世代的人,只能够从《义》剧集中,体会那些年代的人贫苦生活足迹,80前出生的人再次翻看,相信勾起无数回忆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