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会晤 专家:两国关系有望止跌回稳

撰文: 欧敬洛
出版:更新:

中美元首会晤将在11月14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上举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接受澎湃新闻访问,称会晤有助双边关系止跌回稳。

吴心伯认为,中美之间正在重建和恢复对话机制,是自特朗普(Donald Trump)执政后期以来尚未出现过的现象。“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工作组和对话机制密集地展开活动,也是在为中美元首会晤营造气氛,创造良好的条件,希望能够谈出成果。”

自5月中美关系不同层级出现积极动向,恢复高层对话及访问。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美国财长耶伦(Janet Yellen)、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等人访华,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回访美国的 “你来我往”互动后,中美在经贸领域成立了3个工作组作为高级别交流和沟通机制。

图为7月9日,中美外长在印尼会面,可被视为中美关系破冰的一环。(Reuters)

经济方面,中美在9月22日宣布,根据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达成的共识,双方商定成立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放弃中美有组织的接触以来,国首次恢复定期经济对话。

至于外交方面,11月3日至6日,中国外交部与美国国务院先后举行司级海洋事务磋商、中美外交政策磋商以及军控和防核扩散磋商。这三次磋商是王毅10月26日至27日在华盛顿与布林肯举行会谈后敲定的。中美上一次外交政策磋商是在2016年,而上一次核军控会议要追溯至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时期。

尽管部份对话机制正在恢复,但仍有一些较为突出的机制还尚未恢复或仍在讨论之中,包括中美两军、执法部门、人文交流等磋商。且以上一系列的互访,只能说是为两国元首会晤营造积极氛围,尚不能称为近几个月中美互动的成果。

吴心伯表示,真正的成果是这些对话机制建立起来以后,中美双方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方的关切就是在为元首会晤“创造条件”,而相关工作大多在两国元首会晤前完成。

目前,中美双方已初步介绍了有关此次两国元首会晤的安排。据中国外交部信息显示,两国元首将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美国白宫网站则提到,两国领导人将讨论“持开放沟通渠道持续的重要性保”,“负责任地管控竞争保,并在双方利益一致的领域进行合作。

图为7月8日,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与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面。(Reuters)

吴心伯分析称,台湾问题是中方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美国能否将承诺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和行动上。同时,吴心伯还认为,更多实质性成果预计出现在经贸领域,何立峰近日访美也是推进中方在该领域的关切。

至于美国对华经济泛化“国家安全”、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等,美国会否采取行动仍存变数,或需等到元首会晤前的最后时刻才能敲定。吴心伯表示,在对华加征关税方面,拜登政府内部存在分歧,耶伦有部份表态较为积极,而拜登则更多从国内政治上考虑,担心削减关税会影响其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争取工会选票,他认为将一些中国企业从制裁清单中剔除显得更具可行性,且此前有先例。

吴心伯又指出,目前美国对华政策辩论较开放,中美下一步走向是缓和还是改善有两个指标:元首会晤能否产生实质性成果、会晤后的双边关系走势如何。“到目前为止,中美关系出现的一些松动是缓和多于改善。”但长远来看,中美元首会晤后的两国关系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想要维持住双边关系的稳定状态,仍需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