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拒玩一带一路 伙日本拓自由走廊 印度对中国的瑜亮情结
本月中,印度拒绝参与全世界也关注的一带一路,“自立门户”与日本发展“亚洲-非洲增长走廊”。表面上这是印度维护主权之举,为反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发展“中巴经济走廊”(CPEC)经过有主权争议的喀什米尔,实际上中印关系又岂止一个缺口?与中国同属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长久以来希望能与中国在经济、国际地位上抗衡,今次连番出招,杯葛一带一路,只是印度的“抗争”手段之一。
上周二(23日),印度在古吉拉特邦召开的非洲发展银行年会上,力销“亚洲-非洲增长走廊”又称为“自由走廊”这个概念,以对抗中国推广的“一带一路”计划。“自由走廊”是印度及日本合作的泛非洲网络,发展工业走廊、电讯网络及电网等,同时提供一个机会,让非洲及亚洲地区组合为一个具竞争力的经济共同体。
印度财政部部长Arjun Ram Meghwal表示,希望印度及日本合作发展贸易、医疗、基建等项目,特别提到:“我们有共同目标,希望创建一个自由及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要让整个区域繁荣起来,这是不可或缺的。”
这种说法是重申印度对一带一路的立场:若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不绕过喀什米尔,就别旨望我们会支持一带一路。印度与巴基斯坦对喀什米尔主权有纷争,偏偏中国提出的“中巴经济走廊”就是在区内大兴土木,发展运输及能源等基建项目。印度方面指中国无视区内的主权争议,又没有讲清楚一带一路的用意;中国方面就回应没有其他国家质疑过计划欠缺透明度。
与中国不咬弦历来有之
事实上,印度对中国的“抗争”不止于一带一路。政治上,印度4月初让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访问中印存有主权争议的藏南地区,同时说服尼泊尔缩短与中国的军演;经济上,莫迪早前访问孟加拉,与孟加拉签署了价值92.4亿美元的协议,为发电厂和液化天然气供应资金。
印度亦不时在中印边境附近“挑机”。近日连接印度阿萨姆邦与藏南地区的最长大桥“多拉-萨迪亚大桥”(Dhola-Sadiya Bridge)通车,惟藏南地区为中印两国有主权争议的地方,中国方面警告印度在藏南地区基建要小心及克制。
回顾历史,可发现中国与印度历来“不咬弦”,《经济学人》甚至曾形容两国竞争是“世纪较劲”。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两国边境仍有主权争议未平息;印度人长久以来在战败的阴影,对中国的不信任根深蒂固,认为中国与她处处“对着干”,例如阻止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又或者与印度邻国如巴基斯坦等建立良好关系;加上同属亚洲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是竞争对手,种种原因令中印关系经常处于紧绷状态。
邻近国家参与一带一路 印度被孤立
挟着人口红利,在各方面都欲与中国竞争的印度,单方面抗衡是否明智策略?现时印度与邻近的尼泊尔、孟加拉及巴基斯坦也是一带一路的“粉丝”,没有参与的印度明显被孤立。一带一路的目标不单是将中国的资金引入沿线国家,印度智库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特约成员Manoj Joshi表示,印度只集中在一带一路牵涉地缘政治的国家,如巴基斯坦等,但一带一路的最主要目的是整合欧洲与中国的经济体系,直言:“产品需要富裕的市场。”指印度没有资源与中国在欧亚地区的势力比拼。
他说:“印度阻止一带一路是不可行的,无视它就只会弄巧成拙,印度政府需要与志趣相投的国家合作,利用一带一路的优势,缩少印度在经济及地缘政治上面的缺点。”
研究印度政情的专栏作家John Elliot则表示,尽管印度已由贫穷国家发展成一个愈来愈现代的经济体系,但仍未有信心及能力成为区内甚至世界舞台上一个重要国家,他甚至认为:“印度逐渐输给中国,而且没有迹象会改变过来。”